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翻滚测试排名垫底 本田歌诗图现安全隐患
来源:猫扑汽车
4.4万0收藏

  对于大多数中国车主来说,都不会忘记雅阁的断裂门事件,这是业内首次质疑广汽本田的汽车安全问题。很多人将问题归结于供应商所提供的纵置件,而鲜有人会去讨本田的设计问题。日本车往往会被认为是不安全的车,而事实也是如此。与雅阁血缘最近的歌诗图即将登陆中国市场,带着对雅阁的质疑,我们查阅了美国IIHS碰撞测试对歌诗图的碰撞评测,在正面、侧面以及后部撞击上,歌诗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在模拟翻滚测试中,歌诗图垫底儿的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

本田歌诗图

  模拟翻滚测试是IIHS独有的一个测试项目。以模拟车辆翻滚受力的车顶强度测试机进行车顶施加压力后,针对车顶可承受车重几倍的压力,来换算车辆翻滚测试的评判等级,依序为最佳、可接受、及格与不佳等,车顶强度测试的流程是向单边车顶施加压力,以车顶溃缩超过5英寸为测试停止基准,测试出车辆的车顶强度重量比,若车顶能承受车重4倍以上的压力,将被判定为优良等级,可接受的评价则为3.25倍以上,合格边缘则为2.5倍以上,至于低于2.5倍则将评判为翻滚测试不佳等级。美国的现行法律中规定,在售车辆,车顶必须能承受车体整备质量两倍以上的重量。

美国IIHS模拟翻滚测试SUV车型成绩表(中文名标注为国内市场在售或将售车型)

广汽本田即将上市的跨界新车歌诗图排名垫底

  IIHS是与NCAP齐名的安全碰撞体系,其测试对象是在北美上市的车型,在碰撞测试项目上与NCAP略有不同,而殊途同归的是,都在为提高消费者的被动安全努力。

测试数据的对比试验结果判断车辆模拟翻滚试验的成绩

  本田歌诗图的得分在同级别车型中垫底,其车顶仅能承受2.82倍于自身整备质量的重量。我们都知道,一旦车辆发生翻滚,车顶强度就代表了车内乘客生还的希望。美国每年有近10000人在翻车事故中丧生,车顶承受能力强能保证车内人员在出现翻车后保持生命安全,一方面降低头部低受伤几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车门受到车顶挤压变形无法逃生的几率,以增加生还的希望。

美国IIHS模拟翻滚测试所测试的SUV车型

  2.82倍的承受能力看似满足美国法律要求的两倍以上重量,但这是因为没有对比。起亚的索兰托能承受4.31倍,丰田的汉兰达能承受4.74倍,JEEP大切诺基能承受4.63倍。就连我们普遍认为安全性略差的轿车都表现优秀。奔驰Smart5.41倍,大众高尔夫5.25倍,奔驰C级5.36倍,斯巴鲁的力狮也能承受近5倍的压力。即便是在国内销量及垫底儿的索纳塔,还能承受自身整备质量的3.12倍。

 

本田歌诗图在接受测试美国IIHS模拟翻滚测试

  在IIHS翻滚测试结果中,丰田凯美瑞的车顶可以承受5.31倍于自身重量的压力,整整是歌诗图的一倍,歌诗图实际来自于雅阁平台,大部分零部件与雅阁共享。雅阁的成绩是3.87倍,虽然也不是很高,但还是比歌诗图高出了不少。究其原因,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本田的研发人员,在把雅阁的外形拉大,加长的同时,并没有在安全结构上为歌诗图进行加固。这好比说我们手中有一份茅草屋的设计图纸,其最大的支撑力只能支撑50平方米的面积,而我们一定要拿这个50平方米的设计图,去建造译作300平方米的别墅。这种肆意的拉大,必然造成内部结构不稳定,而产生安全隐患。雅阁本身的安全性能就曾遭受到质疑,而如今的歌诗图居然还不如雅阁!

别克新君越在接受测试美国IIHS模拟翻滚测试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企业在开发新车时,会针对NCAP的碰撞试验,在某些点或者受力区进行加固,着也就是我们看到身边5星碰撞车型比比皆是的原因。虽然碰撞得分高,但是在事故现场,五星碰撞并不能保证生命安全,特别是那些针对NACP碰撞规则进行开发的车型。而美国IIHS的翻滚测试是新加的测试项目,本田很没来得及针对这项测试进行“优化”,在这种自然状态下的成绩往往能更客观的反应车的真实水平。

  “哥试图”要你的命,你愿意么?我想但凡是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不会说I DO。生命只有一次,保险能做出的不是赔偿,而只是补偿。

  附:

  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在欧洲和美洲每年都会有很系统和专业的碰撞测试,由得出的安全性能指数对各个厂商的车型进行星级划分,这些安全性能指数对于汽车的销量都有很大的帮助,促进了各车厂对安全性研究的投入。这些指数反映了汽车在各种可能遇到的碰撞条件下对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程度。强调前端侧角碰撞(offset crash test)。用“最小接受指数”来表示。以优秀(Good),良好(Acceptable),及格(Marginal)差(Poor)四个级别分级评定,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汽车安全信息。(www.iihs.org/)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