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2018汽车投诉十大关键字:库存车
来源:汽车投诉网
4.5万0收藏
马上就要临近春节了,春节“辞旧迎新”的观念也是深深烙在人们心中,因此在国人心中,无论是购置衣物、家具,还是买菜等等,都是要挑最新、最新鲜的。 其实在购车方面也会有新旧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购车很简单啊,只要不买二手车,那就是新车啦。其实不然,就算是新车,也会有“旧”的,那就是库存车。 虽然目前“库存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但在汽车销售行业确实有“库存车”的说法,一般是指库存时间超过三个月(自主品牌或国内生产的合资车)还没有销售出去的汽车,进口车则为六个月以上。下面汽车投诉网就详细分析一下2018年库存车的情况以及库存车问题的处理、分辨方法。

马上就要临近春节了,春节“辞旧迎新”的观念也是深深烙在人们心中,因此在国人心中,无论是购置衣物、家具,还是买菜等等,都是要挑最新、最新鲜的。

其实在购车方面也会有新旧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购车很简单啊,只要不买二手车,那就是新车啦。其实不然,就算是新车,也会有“旧”的,那就是库存车。

虽然目前“库存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但在汽车销售行业确实有“库存车”的说法,一般是指库存时间超过三个月(自主品牌或国内生产的合资车)还没有销售出去的汽车,进口车则为六个月以上。下面汽车投诉网就详细分析一下2018年库存车的情况以及库存车问题的处理、分辨方法。

其实库存车不仅仅是指存放时间过久的车辆,还有一些是因特殊原因卖不出去的车。根据在汽车投诉网上搜索关于库存车方面的投诉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汽车投诉网收到与“库存车”问题相关的投诉共63宗;收到与“事故车”问题相关的投诉共18宗;收到与“翻新二手车”问题相关的投诉共8宗。由此可见,在2018年的投诉中,经销商存在“库存车”的现象最突出。

在2018年库存车品牌投诉分析中,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投诉量占据总投诉量的绝大部分,在“库存车”问题投诉中,自主品牌最高,一共有30宗,合资品牌紧随其后,有29宗。在“事故车”问题投诉中,合资品牌有7宗,自主品牌有11宗。

2018年的“二手翻新车”问题比2017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分别为3宗和5宗,和2017年相比有了大幅改善。进口品牌投诉较少,这不仅与所占市场份额有关,也与车主对品牌的要求和汽车质量、服务也有很大的关系。

上图是2018年汽车投诉解决完成率表,图表数据显示,“库存车”问题投诉的完成率为63.5%,“事故车”问题投诉的完成率为55.5%,“二手翻新车”问题投诉的完成率为87.5%。数据显示,“二手翻新车”的问题企业相对而言较容易解决,新消法的保驾护航起到一定保障。而“库存车”和“事故车”的问题企业投诉处理率较低,可能是因在维权过程搜集证据不足等问题导致经销商有拒赔的现象,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在购车时需仔细查看车辆的各方面信息。

案例:再三叮嘱还是库存车,4S店拒不承认

2018年6月22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周女士在深圳东浩风行汽车4S店购买了一辆景逸X6。当时在5月12日选购车辆时,4S店的销售表示没有现车,需要交5000元定金从工厂订车,时间是20-30天左右。周女士也表示理解,但唯一的要求就是提醒销售不要库存车。

结果到了提车那天,周女士在验车时发现,车辆是2017年9月份的车。周女士很生气,当初再三提醒销售不要库存车,但还是给自己发了一台9个月的库存车。周女士不愿意接受,于是让4S店退款,但工作人员就说这不算库存车,没有答应周女士的诉求。

问题分析:由于汽车“三包”等相关规定没有对“库存车”作出明确定义,因此周女士想就此进行退车或换车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汽车投诉网建议,如果消费者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妨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三章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通过以上法律法规来与经销商或厂家进行沟通协商,要求赔偿相应的车辆损失。

解决办法:在本案例中,经销商在销售车辆时并没有如实告知消费者该车辆是库存车,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为此周女士可以尽可能的让经销商同意以延长车辆保质保养的方式,给予相应的补偿。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消费者在这方面都是很被动的,4S店明知故犯已是惯犯,而恰恰库存车与翻新车的性质却完成不同,翻新车有新消协相关条例的监管,如果证据充足,可要求厂商退一赔三。

而库存车是销售年限较长的车,也许运气好,你买回一辆车况良好的库存车;如果运气不那么好,买回的库存车可能在各种油液、线路上都有一定的老化。但无论如何,相比全新车,库存车买回家之后还是少不了一番打理。作为商家,如果车辆状况正常的话,一般只会给消费者延保或送保养的举措,而不会退换车。

除此以外,现在的汽车市场更新速度飞快,新车上市频频,更何况,将近新年,4S店的优惠力度加倍,对此,消费者应该了解哪些车型容易买到“库存车”。

第一:销量很低的车型

因为销量低的车型在终端的销售压力往往是很大的,许多厂家会把车硬塞给经销商,而经销商也要考虑成本,并没有足够的室内停车场来放置这些“库存车”,因此只能停在外面日晒雨淋。

第二:冷门配置的车型

这个适用于所有车型,包括热销车在内。通常厂家是会根据市场的反馈来决定每款配置的车型生产比例是多少,而那些冷门配置的车型由于种种原因会卖不掉。卖车之前不妨看看自己要购买的车型那些是冷门配置,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三:新、老款同堂销售的车型

许多新老车型同堂销售的时候,部分老款车就会是库存车,毕竟要么就是老款卖的太火厂家舍不得,要么就是老款根本卖不掉,库存太大,也要小心。

通常来说,比较好的经销商会通过优惠促销的方式,首先会将积压的“库存车”处理了,这也是非常合理的市场现象。但是绝大多数经销商都不会跟消费者说这是库存车,更不会跟消费者说“库存车”是否有问题(因为很多时候经销商也不能保证库存车的质量问题),这时,在相互不理解的情况下,纠纷就产生了。

律师说法:消费者可依据新消法要求三倍赔偿

如果碰到类似情况,汽车投诉网律师顾问团夏磊律师告知,车主可依据《新消法》中的相关规定来维权。

1.根据新消法的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意思是,如果经销商在出售车辆时没有告知车辆的真实情况,如该车为事故车、库存车、二手车等等,便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按照新消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车主发现自己购买的车辆为二手车或库存车,且购买时4S店并未告知这一情况,那么4S店则需赔偿车主三倍的费用。

首先,检查汽车与其铭牌是否相符:发动机号、车架号、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日期,这些都是车辆的“合法身份”信息。合格证上的号码要与车上的发动机号、车架号一致。从出厂日期上可以判断其是否为旧车。另外,车型、功率、座椅数量、发动机等均要求说明书与实物一致。如出现不符,车主们不但花了冤枉钱,而且还可能无法办理验车上牌手续。

如果是购买的进口车,应仔细查验进口货物证明以及关税、增值税等各项应交的税单。如果买到了手续不全的进口车,一是质量无法保证,二是办理牌照时会因进口手续不全而无法上牌。

另外,购车时还应做到心细如针,观察入微。应当注意和经销商签订较为细致的合同,购车时问清楚车辆是否为新车,最好是将这类条款写入合同中或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取证。合同和车辆的出厂证书、合格证书都是维权的重要证据,要注意保留。

其次,购车时也可以仔细观察车辆的外观和内饰,特别是门框的密封条和玻璃的密封条内,如果打开时发现有锈迹或被处理过的痕迹,则很有可能是旧车或问题车。

作为消费者,除了要了解法律知识,还要学会在购车时如何识别库存车。

车主提车的时候为了避免提到库存车,此时一定要注意检查车辆的生产日期。而查看车辆的生产日期的方式有:查车辆VIN码、看玻璃生产日期、看轮胎生产日期,最好是结合这三种方式确定车辆库存时间。

首先查看车辆的VIN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车架号,在车辆副驾驶车门的B柱下方有个车辆铭牌,上面由17位的字母加数字组成,而其中第十位就是代表年份,如果第十位字母是“D”,那么就是2013年生产的。

而光知道年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确定具体的月份,有些车辆铭牌会把生产日期的年月日都标出来,有部分车辆只显示年份,这个就要查看车辆玻璃和轮胎的标识了,理论上这三者的时间差异不会太大,如果差异太大那么购买的时候就要当心了。

汽车玻璃一般都会在玻璃右下沿(侧面玻璃和挡风玻璃)标注生产日期,侧窗玻璃上会有下图中这种数字加黑点的标注,数字为年份,黑点为月份,黑点在前用7减去黑点数量;黑点在后,用13减去黑点个数,得出的即为月份。

上图中红色框里的数字“4”就表明车辆是2014年生产的,黑点在数字后,用13减去3(3个黑点),计算出是10月生产的。还有朋友会疑问,“4”到底是指2004年还是2014年呢?一般汽车玻璃的生产周期不会超过十年,而且汽车玻璃都是跟车的,具体可以根据购买的年份来确定。

在轮胎的外侧,会有一串字母加数字的,如上图凹槽中的“0316”就是此轮胎的生产日期,后两位16是年份,代表2016年,03代表轮胎是2016年的第3周生产的,3周是21天,不到一个月,所以此轮胎是在1月生产的。

总结:买卖是在双方自愿的条件下形成的,如果4S店以欺瞒的方式向消费者销售库存车,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的条例。

呼吁:部门应加大违规惩罚力度 企业需自觉车主应自学

在相关法律仍然不够健全的今天,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出台更为细致的法规。另外,就目前而言,因为惩罚力度不够,一些厂商对相关法律法规照样可以不管不顾,所以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足够的威慑力。

目前,要想杜绝类似违法现象的发生,还是需要靠经销商自觉,另外也需要厂家肩负起监督责任,建立更加严格有效的监管制度。同时,作为消费者,也有必要了解以上的一些汽车相关法规,以后在购车或遇到突发情况时,学会谨慎行事并保留好证据,避免被坑。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进入小程序
关注公众号
投诉问题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 - 2024 汽车投诉网粤ICP备12070654号 广州哲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