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新M7 3月销量近三万,华为赋能的是“底子”还是“灵魂”
在去年9月中旬上市即“遥遥领先”的问界新M7,在今年3月单月交付达24,598辆,问界品牌全系单月交付更是达到31,727辆。但即便是如此成绩的问界,在愈发“刺刀见红”的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当我们把问界汽车销量屡创新高,和后续新增版本车型以及所谓的“购车权益”对齐来看,或许足以体现其强大的体系力、技术力,以及执行力。
4月15日,问界新M7 新增版本在新一批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公开了申报信息。从所公布的信息来看,新增版本主要进行了外观上的调整,如采用了新格栅与新轮毂的设计。同时,为了提升市场吸引力,现款问界新M7还限时推出了总价值高达4.2万元的购车权益。
在当前现款车型热销,且仍有订单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这一新增版本的推出显然有些出乎意料。
6个月销量持续走高,华为深度赋能,问界为何备受追捧?
当我们把视角放在半年前的9月12日,即问界新M7正式上市的时间,
2023年9月,问界新M7大定30,000辆;
2023年10月,问界新M7交付10,574辆;
2023年11月,问界新M7交付15,242辆;
2023年12月,问界新M7交付20,611辆;
2024年1月,问界新M7交付31,253辆;
2024年2月,问界新M7交付18,479辆;
2024年3月,问界新M7交付24,598辆。
在以上统计中,除今年2月因春节季的因素之外,问界新M7始终维持着产能爬坡后的稳定交付量区间。此外,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先生,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透露,今年前3个月,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扭亏为盈了。
(图内人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先生)
相较如今国内新势力仍处在亏损状态的一众品牌,较迟入场,甚至月度交付量一度不达千台的问界汽车,在华为的深度赋能下,已经实现后发制人、率先盈利的成功。问界新M7的关键,自然离不开华为在技术上的厚积薄发、品质上的严苛标准、产品上的差异化体验,以及从随身3C产品到汽车行业都始终坚持用户体验为先的理念。
华为赋能体现在何处
若是我们将问界新M7所谓的“新”提炼出来,有人认为,其是依靠华为ADS 2.0的智驾体验才能实现“一招鲜,吃遍天”。
确实,首先在硬件方面,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问界新M7,装载有1个顶置激光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等27个感知硬件,软件上则有华为自研算法的支持,不依赖高精地图即可实现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
在彼时一众造车新势力排产困难,甚至品牌创始人在舆论场诉苦“雷达难求”的时候,余承东已经在问界新M7订单爆满时,以直播的形式“进厂打螺丝”,向问界新M7车主立下“保交付”的承诺,而不是让品牌用户做个下定之后的“等等党”。
在华为ADS 2.0智驾的软件层面,今年3月,问界新M7已完成OTA升级,升级了城区NCA智驾领航。在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的高阶智驾体验。
要知道,在去年9月华为秋季发布会上,就承诺将会OTA升级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各大城市使用,到2024年实现“全国无图驾驶,有路就能开”。彼时的媒体同行和网友预测:这套智能驾驶系统顶多在12月开放部分大型城市,而真正实现“有路就能开”,需要到2024年底。
但随着问界新M7在今年3月的OTA升级,如今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甚至能在乡村道路使用,那么这种消极言论无疑被“打脸”。此外,反观一众新势力品牌早早发布“无图智驾”概念,但仍未真正实现OTA装载。
从一众新势力品牌在硬件方面的“诉苦”,到软件OTA方面的“拖延”,即可看得出来:当大家都在PPT层面处于“同级战力”的时候,谁先实现装车、应用落地,谁就是具备“硬实力”的体现。这反映出来的是用户声音马上听到,尽快决策,积极满足,更是华为赋能的高效决策与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最后总结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在自传中表达:“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在经过众多网友的提炼、总结和翻译后,如今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平日里看着光鲜亮丽的组织、公司,乃至人类大事件,都是由漏洞百出的架构和大量充数的人力组成的,潜台词是它们过去能够正常运转,完全是运气好,一旦遇到真正的困难,就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纰漏。
事实上,如今的国内尚存的部分新能源新势力品牌,同样符合埃隆·马斯克所言。
在硬件装配上,各家所谓的独立工厂、研发技术,很大程度上依托着XX时代,X亚迪提供的动力电池芯片;
在软件层面上,更是缺乏如华为赋能,小米造车这般经年积累,甚至在其车主用户的频频投诉下,仍不进行完善;更有甚者,某新势力品牌在品牌形象和营销宣发上,还以双标姿态,自比“光明”。
在今年3月末,流量、口碑、创始人形象三重营销的小米汽车,在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的基础上,更具有小米人车家生态优势;
而华为本身在“2025年之前不造车”的决策上,如今通过华为车BU的赋能,正深度影响国内传统燃油、乃至合资燃油汽车企业,在华为ICT+IT+2C的模式下,或许华为并不会成立整车制造销售品牌,但能够在强强联合的模式中,行成一个独立于新势力的“华为派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