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原创

2014年汽车投诉十大关键字之:欺诈销售

来源:汽车投诉网
4.4万0收藏
通过汽车投诉网统计数据发现,随着国内汽车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在汽车投诉中涉嫌欺诈行为的投诉在年年上升。2014年汽车投诉网共收到涉及欺诈行为的投诉共2133宗,比2013年增长了7.5%,比2012年增长了18.6%。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3%和6.9%,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创全球历史新高,已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而另一面,车辆总数持续上涨,随之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汽车投诉网通过分析去年的投诉案例,归纳出最能代表去年汽车行业投诉的热门关键字,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购车参考。在这之前,汽车投诉网分别对自燃、安全气囊、配件等待等关键字进行了点评,今日点评关键字为:欺诈销售。
        通过汽车投诉网统计数据发现,随着国内汽车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在汽车投诉中涉嫌欺诈行为的投诉在年年上升。2014年汽车投诉网共收到涉及欺诈行为的投诉共2133宗,比2013年增长了7.5%,比2012年增长了18.6%。虽然汽车相关法规还在不断完善,但欺诈行为仍不降反升,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
        在2014年所有关于欺诈销售的投诉中,合资品牌有1295宗投诉,占比六成;自主品牌有621宗,占比近三成;进口品牌有148宗投诉,占比一成左右。这主要受销量分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欺诈行为几乎涉及所有品牌。
        另外,在所有的欺诈行为投诉中,广东省以230宗居首,其次是山东的215宗,江苏以203宗排在第三,到第四的河南则下降到157宗。这主要是受地区销量分布的影响,同时也和当地车主的维权意识有关系。另外从整个地区分布也可以看出,汽车行业的欺诈行为已经遍布了全国所有地区。
        在投诉诉求分析中,要求维修的只有366宗;要求赔偿的有897宗,占比最多;要求召回的有200宗;要求退换车的有441宗;要求赔礼改错的有822宗。以此来看,在碰到欺诈行为时,大多数车主希望能够得到相应的赔偿,并且4S店能够赔礼改错,这也说明大多数车主维权较为理性。
        欺诈行为案例具有明显特征,主要分为销售欺诈类,如售卖库存车、售卖减配车等;服务欺诈类,如保养时乱收费、私自增设保养项目等;售后欺诈类,如配件以次充好等。这些案例多为4S店“犯案”为主,目前汽车投诉网全年得到厂家回复处理的占71.1%,相比去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典型案例。
        日前浙江的林先生在汽车投诉网上发表投诉表示,自己在买车时和4S店商量好要订购一台最新款的雷诺科雷傲,当时4S店回答完全没有问题,并让林先生先付了订金。可林先生见到实车以后才知道是辆库存车,林先生想要退款却被4S店拒绝。
        山东的刘先生投诉,自己在购买长安铃木雨燕时就和4S店商定好会有赠品,其中就有遥控钥匙这一项,准确的说是花钱买的,裸车价加上安装的东西,但是因为当时没有上牌,所有赠品暂缓安装,当时说好下次再来装,可是下次刘先生再去的时候4S店便不承认有遥控钥匙这一项。
        类似关于欺诈行为的投诉案例还有很多,这里便不再一一列举。在之前,汽车消费者和汽车媒体都将解决这类纠纷的希望放在了汽车三包法规上。但当汽车三包真正出台后,人们却发现,汽车三包虽然规定了“家用汽车产品消费者、经营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欺诈。”但三包法规剩余条款更多针对的则是汽车质量的退换及维修方面,对欺诈行为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和处罚细则。
        整个汽车三包法规对于汽车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最高罚金力度也仅仅只有三万元。这对于财大气粗的汽车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部分汽车销售者在面对消费者投诉其欺诈行为时,自恃消费者取证难、维权成本大、因此根本不重视消费者的正当维权,也往往不接受工商部门的行政调解和消协的调解。而一些维权者也因维权成本过高,举证困难而不得不最终放弃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消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应理解为“退一赔三”,所以车主在碰到欺诈行为时,可依据该规定要求三倍赔偿。
        要想做到不被欺骗,车主最好还是提前做好预防工作,特别是4S店的一些承诺,车主最好要求4S店提供书面说明,另外像一些维修单据、文字说明的东西,车主一定要保留好,一旦碰到维权纠纷,这些都将是重要的维权证据。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