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三菱汽车终止中国发动机业务,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来源:全民舆车
70210收藏
导读

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受中国汽车产业快速电动化转型影响,三菱汽车决定重新评估其在华战略并退出合资公司。这一决定标志着三菱汽车结束了40年的中国征程,成为日系衰退潮中首个退华的跨国汽车品牌。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7 月 23 日消息,7 月 22 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和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这也就意味着三菱汽车将完全退出中国汽车相关生产业务。

三菱汽车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汽车产业现在迅速转向电动汽车,他们觉得在这个大环境下,得重新评估自己在中国的战略,所以决定退出合资企业。这家合资公司已经在 7 月 2 日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等多个公司退出了股东名单,新增了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

从整车生产销售到发动机业务,三菱汽车在中国的生产布局如今已全部结束,这标志着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了中国。三菱汽车自 1980 年代通过发动机技术合作(沈阳航天三菱 / 东安三菱)进入中国市场,曾为国产车提供 30% 发动机份额;1990 年代以帕杰罗 / V33 等进口车型成为公务车标配,1996 年北京吉普投产帕杰罗 Sport,但 2000 年“刹车油管事件”埋下隐患;2006 年与广汽成立广汽三菱(长沙工厂),欧蓝德 / 劲炫国产后 2018 年达 14 万辆销量巅峰,但 2019 年受雷诺 - 日产 - 三菱联盟内耗影响;2020 年代迅速溃败,2022 年产能利用率仅 16%,2023 年 3 月停产、10 月官宣退出;2024 年 7 月由广汽埃安以 1 元象征价接盘长沙工厂。

其败退主因是电动化转型迟缓(末代车型阿图柯为换标埃安 V)、6 年无全新车型,成为日系衰退潮中首个退华的跨国品牌,终结了 40 年中国征程。巅峰期工厂投资 50 亿、员工超 4000 人。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