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余承东科普智能辅助: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协同奥秘

来源:全民舆车
21520收藏
导读

余承东首个汽车类科普视频揭秘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他详细介绍了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的功能及协同作用,阐述三者如何集成融合感知方案,克服各自局限,在复杂环境下实现精准测距测速,为智能驾驶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让观众深入了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奥秘。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4 月 30 日消息,今日,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他的首个汽车类科普视频,深入解析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汽车是如何实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视频中,余承东详细介绍了车上的摄像头、4D 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功能与协同作用。

“一台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没有眼睛,它是如何发现并避开障碍物的呢?”余承东指出,早在上个世纪,工程师们就想到用摄像头来代替人眼。摄像头能够真实还原人眼看到的场景,包括交通标志和红绿灯等信息。然而,与人眼一样,摄像头在逆光、夜晚或雨雾天气下容易看不清楚,甚至产生误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们引入了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不受光线影响,即使在夜间或暴雨、大雾、沙尘等极端天气下,探测能力依然稳定。但传统毫米波雷达也有局限性,它只能探测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却无法探测高度,因此无法区分地面的减速带、障碍物或上方的天桥。

为克服这些不足,4D 毫米波雷达应运而生,它增加了对高度的探测能力,解决了传统毫米波雷达的难题。然而,毫米波雷达的识别精度依然有限,只能识别大致轮廓,无法判断障碍物的具体形状。此时,激光雷达便登场了。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激光束,遇到物体反射后形成由数百万个点组成的三维点云,其识别精度远高于毫米波雷达。但激光雷达的穿透力不如毫米波雷达,也无法像摄像头一样采集色彩和亮度信息,例如红绿灯。

因此,摄像头、4D 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是相辅相成、协同工作的。只有将三者集成的融合感知方案,才能无惧暗光、炫光、雨雪雾等复杂环境,实现更精准的测距和测速,为智能辅助驾驶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