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江苏南通车主黄先生的一则投诉,揭开了江铃福特售后市场中过保车主的维权困境。
他于2020年4月购入的福特新全顺2020款,行驶里程123051公里,既无事故也无水泡,却出现了多处严重生锈问题,车桥与车漆的锈迹不仅破坏了车辆外观,更让他对行车安全忧心忡忡。无奈之下,黄先生以3万元涉诉金额,向厂家提出免费维修生锈件的诉求,可“车辆已过保”的现实,让这场维权之路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
而且,黄先生遭遇的生锈并非小故障。车桥作为车辆承载与行驶稳定的核心部件,锈迹会直接影响其结构强度,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松动、断裂等安全隐患;而车漆生锈则意味着车身基础防锈层已失效,若不及时处理,锈迹会向车身内部蔓延,加速金属部件腐蚀,缩短车辆使用寿命。更关键的是,黄先生明确表示车辆无事故、无水泡,这就排除了因外力损伤防锈层或进水导致锈蚀的常见外部因素,让问题矛头直指车辆本身的防锈工艺或材质缺陷,毕竟一辆正常使用仅5年的商用车,即便过保,也不应出现关键部件大面积生锈的情况。
这场维权的核心矛盾,在于“过保”与“质量缺陷”的边界模糊。当前汽车行业普遍实行3-5年的原厂质保政策,黄先生的车辆刚好超出质保期,按照常规流程,厂家大概率会以“过保”为由拒绝免费维修,将3万元维修费转嫁到车主身上。可问题在于,若生锈确系车辆出厂时的工艺瑕疵,即便过保,厂家也应承担质量责任。现实中,多数车主缺乏专业检测能力,难以证明生锈与工艺缺陷的直接关联,只能在“过保免责”的规则下被动接受损失。
黄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汽车投诉平台上,不少江铃福特新全顺车主反映类似问题,车辆使用3-5年后,车桥、底盘、车漆等部位陆续出现生锈,且多集中在非事故、非水泡车辆上。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怀疑,部分批次的福特新全顺可能存在防锈工艺不达标的问题。然而,面对车主的集中反馈,车企往往以“正常使用损耗”“过保需自费维修”回应,既未开展系统性质量排查,也未给出合理的售后解决方案,导致车主维权屡屡碰壁。
汽车作为高价值耐用消费品,质量与售后不仅关乎消费者权益,更影响品牌长期口碑。对于车企而言,“过保”不应成为质量责任的终点,尤其是当同一问题集中出现时,应主动开展质量追溯,排查工艺缺陷,为车主提供合理的售后保障,而非以“规则”为由回避责任。监管部门也需进一步完善汽车质量监管体系,建立过保车辆质量缺陷认定机制,降低车主维权成本,让“质量终身负责制”不再只是口号。
汽车投诉网:
黄先生的维权之路仍在继续,而他面临的困境,也是无数过保车主的共同难题。只有车企坚守质量底线、监管部门筑牢维权屏障、消费者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才能打破“过保即维权无门”的僵局,让每一位车主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售后保障,真正实现“买车放心,用车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