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Y车顶玻璃因孩童顶中自裂,玻璃强度有待考究
特斯拉Model Y车顶玻璃在孩童轻微触碰下自裂,引发质量质疑。车主蒋女士面临自费更换困境,但《产品质量法》规定厂商需对危及安全的缺陷负责。电动车玻璃开裂投诉激增,凸显质量追溯与维权机制的重要性。特斯拉应主动检测并公开结果,以引领行业标准,保障消费者安全。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北京车主蒋女士的特斯拉ModelY的玻璃自裂问题,让特斯拉再次陷入质量漩涡。据车主蒋女士表示,2025年8月6日,车辆在行驶3万公里后,车顶玻璃因孩子轻微触碰出现自裂,而且玻璃内外均无任何外力伤痕。
据她描述,6岁孩子站立时碰到车顶后,天窗玻璃内部出现裂纹,而且无其他外力撞击痕迹。而让车主质疑的点是,若玻璃抗冲击性能达标,孩童触碰的力度通常不会导致开裂。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钢化玻璃因硫化镍杂质存在自爆概率,但无外力痕迹的开裂更可能指向材质缺陷或工艺问题。
而对于车辆的问题,特斯拉售后服务中心表示,车辆已过质保期,且问题是由于外力因素导致的,没办法免费更换,需要车主自费处理。
虽说车辆是已经过了质保期的,但是在《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即便过保,若产品存在危及安全的缺陷,厂商仍需承担责任。车顶玻璃作为安全部件,突然开裂可能导致碎片飞溅或视野受阻。而且蒋女士在投诉内容中强调了“危及人身安全”,也正是基于这一法律逻辑。
近年来,电动车为追求轻量化和科技感,普遍采用大面积玻璃设计。特斯拉ModelY的全景车顶虽提升采光体验,却对玻璃强度要求更高。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电动车玻璃开裂投诉同比增长37%,超六成涉及“无明显外力开裂”。
而为减轻重量,部分车企采用超薄钢化玻璃,虽满足基础标准,但在温度变化或应力累积下容易出现隐性裂纹。蒋女士的车辆行驶3万公里,恰处于零部件应力释放关键期,若玻璃存在出厂瑕疵,那么此时自裂并非偶然。
破解维权困境需要多方发力。首先应明确“过保不代表质量免责”,推动车企建立“质量追溯期”,对关键部件保留缺陷排查责任。其次需建立第三方检测绿色通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此外,应要求车企公开同类故障数据,对投诉集中的部件启动缺陷调查。
对特斯拉而言,妥善处理这起投诉不仅关乎个体纠纷,更影响消费者对电动车安全的信心。主动开展检测并公开结果,既是对用户负责,也是对行业标准的引领。
汽车投诉网:
蒋女士的经历是万千车主维权的缩影。只有打破“过保免责”的惯性思维,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才能让消费者在技术进步中获得真正的安全感。这起玻璃自裂纠纷,终将推动行业在责任界定与维权机制上迈出更合理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