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北京现代库斯途贷款期限与原约定不符,要求退定金
(吴先生)
长安UNI-K 智电 iDD车机系统和导航不更新,影响行车安全
(罗先生)
长安启源A07 增程版车门异响,4S店六次维修无果
(彭先生)
比亚迪宋L DM-i空调外循环进风口开度小,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
(车先生)
特斯拉Model Y销售误导购车,要求退款
(车先生)
比亚迪护卫舰07电瓶失灵导致高速行车失控,4S店拒绝退车
(刘先生)
蔚来汽车-ET5T销售诱导交定金且拒绝退款
(车先生)
一汽奥迪-Q2L新车发动机烧机油
(王先生)
智界R7 增程版拔杆后转向灯点不亮和方向盘回正转向灯不灭,影响行车安全
(洪先生)
广汽本田雅阁轮胎出现严重裂纹,要求厂家予以更换
(崔先生)
一汽大众迈腾变速箱处于紧急运行模式,要求免费维修
(左先生)
上汽大众斯柯达-柯迪亚克变速箱机电单元故障
(王先生)
MG MG7三元催化有问题,4S店拒绝更换
(李先生)
上汽大众-帕萨特双离合变速箱机电控制单元故障
(熊先生)
小米汽车-YU7官方拒绝处理辱骂消费者问题
(车先生)
奇瑞瑞虎8 PLUS发动机异响,厂家客服态度差不予处理
(张先生)
理想汽车L6下摆臂异响严重,售后不给积分赔偿
(张先生)
比亚迪海豹06 DM-i 4S店不退定金,其服务态度差
(王先生)
上汽大众帕萨特行车中突发变速箱缺档,要求厂家召回处理
(曲先生)
小鹏汽车P7+维保后左大灯损坏,售后推卸责任不给解决
(车先生)
北京现代库斯途贷款期限与原约定不符,要求退定金
(吴先生)
长安UNI-K 智电 iDD车机系统和导航不更新,影响行车安全
(罗先生)
首页
资讯
投诉
口碑
红黑榜
发表投诉
小
小陆
作品:1337
特斯拉充电权益无法充电,公司规定死循环,至今无法解决
沈阳车主张先生购买的特斯拉ModelY在保修期内突发充电故障,多次出现"检测到输入电压波动""交流充电受限"等警示,在购买官方"赛博充电权益"后问题依旧无解。特斯拉售后提出需从超出常规距离的取电点重新铺设电缆,却拒绝承担额外费用,导致车主陷入"能开车却充不了电"的尴尬境地。2025年5月,张先生为提升充电便利性,特意购买了特斯拉的赛博充电权益。这套官方宣传的"智能充电解决方案",承诺能通过车辆与电网的实时交互,实现高效安全的充电体验。但从第一次使用开始,这套系统就状况不断:当他将车辆接入自家车位的充电桩时,仪表盘频繁弹出警示——"检测到输入电压波动""电网或车辆出现问题,交流充电受限",原本应便捷的充电过程,变成了反复插拔设备、调试电路的折腾。更让张先生困惑的是,他的车位距离小区电表箱仅38米,这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安装规范中属于标准距离。特斯拉售后人员首次上门检测时,曾初步判断是电网电压不稳导致,但在供电部门出具电压稳定的检测报告后,售后态度发生转变,提出了一个让用户难以接受的解决方案:"需要从更远的取电点重新铺设电缆,距离至少增加50米。"当张先生追问为何标准距离内无法正常使用时,售后人员始终未能给出技术层面的合理解释,只强调"这是公司规定的解决方案"。而张先生的遭遇,其实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层问题。随着智能化程度提升,车辆故障诊断越来越依赖厂家后台数据,用户难以自行判断问题所在,形成了"厂家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信息壁垒。当充电故障发生时,特斯拉售后始终未向用户提供详细的检测报告,仅通过远程系统判断故障,这种"黑箱式"服务让用户失去了知情权。面对车企的"技术霸权",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张先生尝试通过特斯拉官方客服、4S店、消费者协会等多个渠道投诉,但得到的回复始终是"按公司流程处理"。截至发稿,他的车辆仍处于"能行驶但无法充电"的状态,每天不得不绕行数公里到公共充电桩充电,生活便利性大打折扣。并且张先生的诉求很简单:"我只希望车辆能在正常环境下使用,享受应有的保修服务。"这起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实则考验着新兴产业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权益。当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企业的服务意识更需要回归本质——技术的价值,终究在于提升用户体验,而非制造新的壁垒。这场充电纠纷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硬件竞争"转向"生态竞争"时必须面对的课题。当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连接能源网络的智能终端,其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更开放的思维:车企不能只关注车辆本身的技术参数,更要考虑充电场景的多样性;不能只追求用户数量的增长,更要维护服务承诺的严肃性。汽车投诉网: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突破,类似的充电纠纷可能会集中爆发。这既需要企业完善技术标准与服务流程,也需要监管部门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建立更透明的故障鉴定机制。唯有让技术创新与权益保护同步前行,才能让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出行革命"的美好愿景。目前,张先生仍在等待特斯拉的进一步解决方案。他的经历提醒所有消费者: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更要关注企业的服务落地能力——毕竟,一辆无法正常充电的电动车,再智能也只是"四个轮子上的智能手机",而真正的智能出行,应该从用户插上充电枪的那一刻就开始。
06-27
1.8万
1
1
MG领航固铂轮胎变"麻花",过保成拒修"免死金牌"
06-26
1.8万
捷豹I-PACE动力电池故障频发,车主欲退换车无果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500万辆,同比增长35%,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售后保障能力正面临严峻考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投诉中,动力电池故障占比达28.7%,位居质量问题首位。其中,“维修方案不明确”“零部件供应周期长”“新旧部件混用导致二次故障”等问题尤为突出。然而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之下,捷豹I-PACE依然是“顶风作案”。车主万先生的捷豹I-PACE,自2023年8月首次出现“混合动力蓄电池故障”后,于2024年8月、9月、11月及2025年3月连续五次爆发同类问题。4S店检测结果显示,故障根源均为动力电池包异常。但厂家采取的维修方式仅为更换损坏的电池组,而非整体更换电池包。“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内的电池组需保持一致性,新旧混用会导致充放电效率失衡,加速整包性能衰减。”一位资讯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程师指出,局部更换电池组看似节省成本,实则可能埋下安全隐患与续航缩水的风险。而且从万先生所说的情况来看,,每次维修后故障短时间内复发,似乎是印证了这一担忧。而且,目前车辆仍处于保修期内,对此车主万先生依据汽车三包,提出诉求:其一,因同一质量问题累计维修超5次且车辆停用超35日,要求退换车;其二,若维修则需整体更换动力电池包,而非局部换组。然而,从2025年3月最后一次故障至今,厂家始终未就整体维修方案给出明确答复。“车放在4S店三个月,每天接到厂家‘正在评估’的回复,却看不到实际行动。”万先生无奈表示,电池故障已严重影响日常出行,而厂家的消极应对更让他对品牌售后信心崩塌。根据汽车三包规定,家用汽车产品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5次,或因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日,消费者有权要求更换或退货。万先生的情况已完全符合上述条件。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维修标准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维护技术规范》明确建议,当电池包内单体电池性能差异超过阈值时,需整体更换以确保系统安全。并且,还有业内专家指出,部分车企为降低售后成本,倾向于局部维修电池包,却忽视了电池组一致性对整车性能的影响。此类案例若无法妥善解决,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可能引发行业对动力电池维修标准的信任危机。车主万先生的遭遇,更多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销售、轻售后”的深层矛盾。在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加速、市场渗透率突破30%的当下,车企需正视核心部件售后体系的短板:一方面,应依据《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建立标准化维修流程;另一方面,需投入资源解决电池组一致性难题,避免因“成本思维”透支品牌信任。汽车投诉网:对消费者而言,除依据三包规定维权外,更需关注车企的售后承诺落地性;对行业而言,推动动力电池维修标准的强制化、建立第三方检测评估机制,或许是破解“维修乱象”的关键。唯有让售后保障与技术创新同步前行,新能源汽车市场才能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突围”的跨越。
06-26
1.6万
捷豹I-PACE电池五次"爆雷",厂家打补丁式维修逼停车主三月
06-25
1.6万
韩泰轮胎龟裂"魔咒",补胎反成拒赔挡箭牌
06-24
1.6万
赛博充电权益成"电老虎",特斯拉拒担费用坑车主
06-23
1.7万
比亚迪海豹06EV上市,家用属性直接拉满
06-23
1.1万
国民智趣纯电SUV,东风纳米06解锁N种生活
06-20
1.2万
1
玲珑轮胎开裂频发,百年品牌深陷"裂纹魔咒"
06-19
1.7万
捷豹路虎卖 "盲盒新车”,换新车还需加价
06-18
1.9万
上一页
7
/
13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