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端到端自动驾驶真能包治百病?业内人戳破真相,传统规控还得兜底

来源:汽车投诉网
39930收藏
导读

自动驾驶领域“端到端要替代传统规控”的声音不断,但业内人认为此说法脱离实际。端到端虽能避免信息损耗、解决长尾场景,但目前仍不成熟,需传统规控“兜底”。自动驾驶未来应是“数据驱动”与“规则驱动”结合,消费者选车应关注实际路况表现,行业需给端到端更多沉淀时间。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端到端要替代传统规控了”“以后自动驾驶靠端到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最近在自动驾驶行业,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真正深耕一线的从业者却泼了冷水:“那些号称端到端包治百病的人,压根没做过 PnC(规划与控制)。” 事实上,当前业内的端到端技术离成熟还有很长距离,即便多家车企和技术公司在全力攻坚,也仍离不开传统方法 “兜底”,所谓 “彻底替代传统规控” 的说法,更像是脱离工程实际的空想。

要搞懂这场争议,得先明白 “端到端自动驾驶” 到底是什么。按照最初定义,它是指直接输入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雷达等)的原始数据,跳过传统模块化流程中 “感知→决策→规划” 的分步处理,直接输出车辆控制信号(比如油门大小、方向盘转角)或行驶轨迹。打个比方,传统模块化就像 “拆解步骤做饭”:先买菜(感知)、再决定做什么菜(决策)、最后按步骤烹饪(规划控制);而端到端更像 “直接复刻大厨手艺”,看一眼食材就直接做出成品,理论上能避免分步处理中 “信息损耗” 的问题。

这也是行业追求端到端的核心原因。在传统模块化方案里,感知系统会把 “识别到行人、红绿灯、障碍物” 等结果,以人工定义的格式传给 PnC 模块,但现实路况是 “开集场景”—— 总有训练数据里没覆盖到的突发情况(比如路边突然窜出的小动物、临时摆放的施工标志),人工定义的感知结果根本无法穷尽所有影响因素,就像 “用固定食谱应对千变万化的食材”,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而端到端通过隐式或显式的方式,能更全面地传递感知信息,理论上具备更高的性能上限,这也是车企想跳出 “感知模型无尽迭代死循环” 的重要动力。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参与过端到端落地的工程师都清楚:端到端的上限高了,下限却没稳住。目前行业普遍用 “模仿学习” 训练端到端模型,也就是让模型 “模仿人类司机的驾驶行为”,但一旦遇到训练数据之外的场景,模型就可能出现 “离谱操作”—— 比如在复杂路口误判优先级、对临时交通管制无动于衷。正因如此,现在工业界的主流做法,都是让端到端输出的轨迹或控制信号,再经过一道传统 PnC 的 “审核”:如果端到端的决策符合安全规则,就按其执行;如果出现异常,传统规控会立刻接管,避免事故发生。换句话说,“端到端给初解,PnC 来兜底”,才是当前最务实的方案。

可为何还有人鼓吹 “端到端即将替代传统规控”?一部分是对技术原理的误解,把 “理论潜力” 当成了 “落地能力”;另一部分则是脱离工程实际的空谈 —— 正如业内人吐槽:“见到吹端到端的,上去就问他‘无后处理、无兜底的闭环性能’,一问一个不吱声。” 要知道,自动驾驶不是实验室里的算法竞赛,而是需要面对复杂路况、保障绝对安全的工程难题。即便像特斯拉 FSD 这样的高阶智驾系统,也仍在车道选择、特殊场景应对上存在问题,更别说完全依赖端到端了。

更理性的行业共识是:自动驾驶的未来,是 “数据驱动” 与 “规则驱动” 的结合,而非单一技术路线的 “一刀切”。端到端的价值在于解决传统模块化难以覆盖的 “长尾场景”—— 比如复杂天气下的路况判断、无标线道路的行驶决策;而传统规控的价值在于 “安全兜底”,用成熟的规则应对已知风险。就像有工程师所说:“随着端到端模型在更多场景下验证充分,传统规控的介入会越来越少,但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毕竟,在关乎生命安全的领域,“百分百可靠” 比 “技术先进性” 更重要。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也不用被 “端到端” 的概念绑架。选智驾车型时,与其纠结 “是不是纯端到端”,不如更关注 “实际路况表现”:比如在暴雨天能否稳定识别红绿灯、在施工路段能否灵活避让、遇到突发情况能否及时刹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性能,才是技术落地的真正价值。

总而言之,端到端是自动驾驶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绝非 “包治百病” 的神药。行业需要给它更多时间沉淀,而非急于用 “替代论” 制造焦虑;而那些没做过 PnC、不了解工程难点的 “鼓吹者”,也该停下不切实际的言论 —— 毕竟,自动驾驶的进步,靠的是脚踏实地的技术攻坚,不是空谈口号。

网站部分文章为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admin@qctsw.com) 。
第一时间获取QCTSW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汽车投诉网」或者「qctswcom」,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汽车投诉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