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吉利新帝豪方向盘卡顿,4S需自费换总成
(刘先生)
一汽丰田RAV4荣放4S不履行承诺,欺骗消费者
(靳先生)
一汽大众-迈腾厂家和经销商欺诈车主
(郑先生)
江铃福特-新全顺车辆多处生锈严重
(黄先生)
华晨宝马X3车机阉割id7系统和发动机烧机油,4S不履行保养套餐合约
(张先生)
长安汽车-CS75变速箱反应迟钝和脱档
(姚先生)
一汽大众迈腾变速箱出问题,厂家敷衍不积极解决
(程先生)
小鹏汽车MONA M03门店承诺积分补偿未履行,欺诈消费者
(刘先生)
广汽传祺-GS4终身免费远程功能无法使用
(冯先生)
荣威RX5底盘多处锈蚀,厂家不予理会
(刘先生)
比亚迪-宋PLUS DM-i 4S店工作人员欺骗消费者
(张先生)
一汽丰田-皇冠仪表台老化开裂
(秦先生)
比亚迪元PLUS新车小电池故障,售后经理置之不理其态度恶劣
(张先生)
吉利豪越L新车存在瑕疵,要求4S店退款遭拒
(王先生)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前挡风玻璃漏雨,导致车内严重积水
(周先生)
吉利星瑞轮毂氧化,消费者投诉无门
(谭先生)
北京越野BJ60行车中传动轴和左后摆臂脱落,要求赔偿损失
(燕先生)
上汽大众朗逸后轮刹车分泵漏油,厂家和4S店推脱不予维修
(王先生)
上汽通用别克GL8车辆频现启动故障,要求厂家退车
(许先生)
上汽大众-帕萨特销售私自核销现金抵用劵
(王先生)
吉利新帝豪方向盘卡顿,4S需自费换总成
(刘先生)
一汽丰田RAV4荣放4S不履行承诺,欺骗消费者
(靳先生)
首页
资讯
投诉
口碑
红黑榜
发表投诉
田
田秋怡
作品:3803
2026款广汽丰田赛那MPV上市,配置升级售价32.48万元起
9月5日,广汽丰田宣布旗下2026款赛那MPV车型正式上市。作为年度改款车型,2026款赛那取消了2024款入门的“双擎2.5L舒适版”,使得系列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升至32.48万元起。以下是具体的价格信息:-豪华款:32.48万元-四驱豪华版:33.58万元-尊贵版:34.98万元-四驱尊贵版:35.98万元-臻享尊贵版:35.98万元-豪华福祉版:36.48万元-至尊版:36.98万元-四驱臻享版:36.98万元-铂金版:39.38万元外观方面,2026款赛那延续了2024款的设计,前脸提供宽大进气格栅,车身采用感应式智能防夹电动门,带有高级镀铬条套件,匹配羽翼式迎宾光毯,车尾带有光带式尾灯,整体设计大气且富有科技感。座舱方面,系列车型提供12.3英寸高清中控屏,搭载高通骁龙SA8155车规级芯片,匹配真皮方向盘,提供8扬声器音响和主驾座椅加热功能。高配版车型还带有手机无线充电、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雨量感应式雨刷、220伏电源等配置,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动力方面,2026款赛那继续搭载2.5升油电混动系统,系统综合功率为181千瓦,传动系统匹配E-CVT无级变速箱,提供平顺且高效的驾驶体验。
09-06
8627
宝马新世代iX3全球首发,新世代i3亮相开启未来之门
9月5日,在宝马新世代iX3全球首发仪式上,宝马不仅展示了备受瞩目的iX3,还带来了新世代BMWi3的伪装车。官方表示,BMW“史上最重要”的车系将于明年进入新世代,开启品牌发展的新篇章。具体的产品发布节奏上,新世代宝马i3将于下个月开启量产,并计划于明年正式发布。从外观轮廓来看,新世代宝马i3主打科幻气息,车身姿态低趴运动,C柱部分保留了宝马经典的“霍氏拐角”设计,展现了宝马在设计上的传承与创新。宝马集团宣布,从明年起,每一辆宝马都将是全新之作。公司计划到2027年推出40款全新及升级车型,涵盖多种驱动形式及全部细分市场。这一宏伟计划将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产品选择和驾驶体验。今天早些时候,据报道,新世代宝马iX3在德国慕尼黑迎来全球首秀。据官方介绍,新车代表了宝马在设计、技术、智能与驾控领域的全面革新,同时将定义BMW品牌下一代车型的发展方向。后续,BMW全系产品阵列都将融入“新世代”的创新基因。宝马iX3将于今年年内正式亮相,并计划明年实现量产。
09-06
1万
欧洲汽车行业呼吁欧盟学习中国,将混合动力车纳入减排计划
9月4日,据相关报道,欧洲汽车行业多位高管呼吁欧盟效仿中国的做法,将混合动力车纳入减排计划。他们警告称,如果布鲁塞尔坚持在2035年全面禁止燃油车,欧盟最大的产业将面临风险。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奔驰CEO康林松表示,中国在“交通脱碳”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因为中国的政策不仅支持纯电动车,也鼓励混合动力和其他减排技术。他指出:“中国没有设定具体日期,也没有全面禁令,而是保持技术开放。如果这样的方案已经证明有效,为什么我们不考虑欧洲版本呢?”舍弗勒CEO兼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主席马蒂亚斯·青克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中国的优势在于没有限制技术,效仿这一思路并没有错。”2023年2月14日,欧洲议会正式通过《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协议目标到2035年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燃油车。欧盟希望通过该法案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在欧盟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从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具体实施方面,欧盟计划到2030年实现燃油轿车二氧化碳减排55%、小货车减排50%的目标,并计划到2035年之前实现所有新车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不少欧洲车企的反对,因为欧洲车企目前的基本盘仍是燃油车,在新能源及电动化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车企。奔驰也一直是欧洲在电动汽车方面进展最缓慢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今年上半年,其全球销售的汽车中只有超过8%是电动车,而宝马的比例为18%,雷诺为16%,大众为11%。
09-05
8957
L3辅助驾驶近在眼前?监管、责任、路况三重卡关,近几年难落地
“再等等,说不定明年L3辅助驾驶就能全面放开了”——这或许是不少关注智能驾驶的消费者心中的期待,但2025年下半年传来的一系列信号,却给这份期待浇了盆冷水。从监管政策收紧到责任划分模糊,再到复杂路况的现实挑战,L3辅助驾驶看似只差“临门一脚”,实则被多重难题困住,近几年想要真正落地,恐怕希望渺茫。先看监管层面的明确态度。近期两部门联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直接划下红线:“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宣传,未经备案的OTA不得升级”。这并非模糊的暗示,而是清晰的管控信号。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随着“辅助驾驶出事故”的报道增多,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而车企此前一些夸大宣传,更让“系统能兜底”的误解蔓延。监管此时收紧口径,既是为了规范市场,更是为了避免因责任界定不清引发更多纠纷——毕竟,当技术还没配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时,贸然放行反而可能埋下安全隐患。更核心的卡点,在于L3与L2本质不同的责任划分难题。现在我们常用的城市NOA、高速点到点功能,都属于L2级辅助驾驶,无论系统多智能,驾驶责任始终牢牢落在车主身上,一旦出事,车主需承担主要责任。可L3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按照国际定义,L3是“特定条件下系统接管驾驶任务”,车主只需待命,仅在系统提示时接手。这就带来了关键问题:真出事故了,责任该算谁的?是车企没做好系统安全,还是车主没及时接管?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把“系统担责”写进合同,毕竟动辄涉及人身安全甚至刑事责任的风险,没有企业愿意轻易兜底。有人会疑惑,欧洲都能落地L3,中国为啥不行?这就不得不提路况差异带来的现实困境。欧洲路况多是地广人稀、道路规划清晰,事故诱因相对单一,因此能明确“系统未提示接管前出事,厂商担责;提示后未接管,车主担责”的规则。可中国路况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早高峰的快慢车混行、应急车道被占用、行人“鬼探头”横穿马路……这些高频场景里,一旦发生事故,很难界定是“系统没识别到风险”,还是“车主没及时反应”。比如系统提示接管时,前方突然窜出电动车,车主没来得及刹车,这种情况下责任算谁的?没有清晰的判断标准,法律框架也跟不上,L3自然不敢轻易放开。更现实的可能是,即便未来有“中国特色版L3”,也可能偏离其原本的定义。就像有些产品的“免责协议”一样,表面上宣传是L3,实际条款里却把责任全推给车主——“系统仅提供辅助,驾驶责任仍归用户,因未及时接管导致的事故,车企不承担责任”。要是这样,车主开着所谓的L3,依然要时刻紧绷神经,不能分心,和现在的L2没有本质区别。车企赚了高价智驾包的钱,消费者却没享受到“系统接管”的便利,反而要承担和以前一样的责任,这样的L3落地,又有什么意义呢?说到底,L3辅助驾驶的难题,从来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我们还没准备好为它承担后果。除非未来L3能做到“绝对安全”,或者像萝卜快跑那样把车速压到极慢、场景限到极窄,降低事故风险,否则它大概率会一直停留在“技术能实现,法律不允许”的尴尬状态。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期待近几年L3落地,不如更关注当下L2辅助驾驶的体验升级——毕竟,在责任清晰、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把现有功能用好用透,才是更实际的选择。
09-05
1万
零跑Lafa5官方谍照曝光,为全球年轻人打造的运动轿跑
9月4日,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兼COO徐军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零跑Lafa5的官方谍照。零跑Lafa5定位为全球年轻人打造的轿跑,拥有宽车身和强烈的运动风格。外观方面,新车在延续家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创新。前脸依然采用家族一贯的贯穿式设计灯组,点亮后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新车前舱盖设计了富有肌肉感的隆起线条,搭配前突设计的前包围,提升了前脸的动感气息。车身侧面,零跑Lafa5拥有流畅的车身线条,时下流行的隐藏式门把手也未缺席。新车尾部呈现出宽体效果,展现出十足的运动感。从目测来看,该车尺寸适中,应该属于小型或紧凑型轿跑的范畴。尾部方面,结合此前的预告图,新车整体设计走简约化风格,贯穿式尾灯组延续了家族设计,内部灯组结构与前脸相呼应。目前虽看不到后包围的设计细节,但预计将与前脸呼应,造型上会比较动感。零跑Lafa5的这些设计细节,不仅展现了零跑汽车在年轻化和运动化方面的努力,也预示着这款车将为全球年轻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
09-05
1万
吉利汽车重返南非市场,多款车型蓄势待发
据相关媒体报道,吉利汽车将于10月正式重返南非市场。首批交付的车型包括吉利EX5(国内为吉利银河E5)和几何E22H(国内为吉利星愿)。此外,吉利汽车南非公司邀请了当地媒体代表参观其位于中国杭州的总部,展示了其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实力。吉利汽车在南非市场的布局不仅限于首批交付车型。全电动皮卡RiddaraRD6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上市,而吉利Coolray和吉利Monjaro则将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这些车型的推出将为南非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当地媒体透露,吉利汽车南非公司已制定了明确的销量目标。2026年计划销量为13000辆汽车,2027年销量目标为15000辆,而到2028年,目标销量则提升至20000辆。为实现这些目标,吉利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新车时,将南非的经销商总数增至40家,重点关注豪登省、开普敦和德班地区。目前,吉利汽车南非公司已签约35家经销商,为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9-05
1.1万
比亚迪起诉自媒体账号,坚决捍卫企业形象
9月4日,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发文称,近期网络上多次出现针对比亚迪的诋毁、侮辱内容,相关不实信息通过多平台、多矩阵传播扩散,已严重损害比亚迪的产品声誉与企业品牌形象。比亚迪已向有关部门同步反馈相关线索及信息。为坚决捍卫公司合法权益,比亚迪将正式起诉“彭彭在吗”、“生活家林小北”等自媒体账号及其所属MCN机构,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300万元。同时,比亚迪也将通过法律途径向其他5个自媒体账号追责。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法务部近日还发文公布了最新一批的诉讼结果。法务称,自媒体“龙猪-集车”及其相关账号因长期发布大量有关比亚迪的不实及侮辱诋毁信息,一审判决认定其构成侵权,判令被告赔礼道歉、删除侵权言论,并赔偿比亚迪经济损失等共计201.87万元;二审维持原判。近期,经法院强制执行,判赔金额201.87万元已执行到账,同时自媒体“龙猪-集车”及相关账号的实控人向比亚迪予以书面致歉。对此,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发文表示,比亚迪到了现在的位置和体量,如果有媒体就客观事实进行报道批评,都没问题。有些媒体不了解情况,有些误解性的发布,我们也能接受。但对于黑公关、黑媒体,为了黑而黑,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我们绝不容忍。本周,还将有一批“黑媒体”将被起诉。
09-05
1.1万
全隐藏式门把手要凉了?2027年起新车必须带机械冗余装置!
2025年9月,一则关于汽车门把手的新规传闻在行业内引发震动——据“明镜Pro”援引车企研发人士消息,监管部门正酝酿全行业禁用全隐藏式门把手,要求后续新车仅允许使用半隐藏或传统门把手,且必须配备机械冗余装置,目前已进入强标草案讨论阶段,若推进顺利,将给予一年过渡期,预计2027年7月正式执行。这一潜在新规,不仅将改变车企的产品设计逻辑,更折射出监管层对“安全优先”原则的强化,而曾因“科技感”风靡的全隐藏式门把手,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市场现状来看,全隐藏式门把手凭借“高颜值+低风阻”的优势,成为不少新能源车型的“标配”。目前国内装车的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分为“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前者通过按压或拨动触发开门动作,后者依赖电机驱动弹出,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能让车身侧面线条更简洁流畅,契合当下消费者对“科技感”的追求,同时能降低约0.01-0.02的风阻系数,对续航提升有微弱帮助。也正因如此,特斯拉Model3/Y、蔚来ET5、小鹏G6等热门车型,均将全隐藏式门把手作为核心设计亮点之一。但光鲜背后,全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早已凸显。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断电后无法开门”——由于这类门把手高度依赖电子系统驱动,一旦车辆遭遇碰撞、泡水等事故导致断电,外部车门便失去开启途径,此前已发生过多起因全隐藏式门把手阻碍救援,延误“黄金救援时间”的案例。此外,电子门把手的成本是传统机械式的3倍,不仅推高车企制造成本,后续维修费用也让消费者承压;在低温环境下,部分电控弹出式门把手还会出现“冻住无法弹出”的故障,实用性远不如传统门把手。这些争议,成为监管层酝酿新规的重要原因。若新规正式落地,对行业的影响将是多维度的。对车企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设计与研发调整——已搭载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需紧急改款,在保留部分科技感的同时增加机械冗余,比如在门把手附近隐藏机械应急开关,或直接改用半隐藏式设计(如部分车型采用的“弹出后带机械扣手”方案);尚未量产的新车,则需重新规划门把手方案,避免研发投入打水漂。有业内人士估算,一款车型仅门把手改款,就可能增加数百万至千万级的研发成本,而过渡期仅一年,对车企的响应速度提出极高要求。对消费者来说,新规带来的是“安全保障升级”与“审美习惯调整”的平衡。一方面,机械冗余的强制要求,意味着未来无论车辆遭遇何种突发状况,都能通过传统机械方式打开车门,救援安全性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全隐藏式门把手的退出,可能让部分追求“极简设计”的消费者感到遗憾,不过半隐藏式门把手(如弹出式带机械结构、或外凸幅度较小的传统把手)仍能在“美观”与“安全”间找到折中,未必会让车身颜值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规仍处于“草案讨论阶段”,具体条款(如机械冗余的技术标准、过渡期是否延长)尚未最终确定,不排除因车企反馈、技术可行性等因素调整的可能。但从监管趋势来看,“安全优先于设计”已成为明确导向——此前对智能驾驶责任划分、电池安全的新规,均体现出这一思路,此次门把手新规,不过是延续了这一逻辑。对于车企而言,与其纠结“科技感是否会打折扣”,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安全与设计的融合创新”中。比如部分品牌已尝试的“隐藏式机械应急开关”,平时与车身融为一体不影响美观,紧急时刻能通过专用工具触发,既保留了全隐藏式门把手的颜值,又满足了安全要求。未来,这类“兼顾型方案”或将成为主流,而全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也可能随着技术升级与新规落地,逐步画上句号。无论新规最终如何落地,此次监管层的动作都为行业敲响警钟:汽车设计的核心永远是“为人服务”,科技感与美观度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全隐藏式门把手的兴衰,或许会成为汽车行业“安全优先”理念深化的一个缩影,而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位消费者。
09-05
9823
全新蔚来ES8行业首发环氧地坪智能控速功能,雨天地库刹不住难题迎刃而解
9月4日,蔚来汽车宣布全新蔚来ES8行业首发“环氧地坪智能控速”功能。该功能在动态低附制动控制下,可将车辆制动距离减小30%-50%,同时通过视觉识别碰撞风险,降低转向推头风险。车主们在雨天进入环氧地坪地库时,常常会遇到车轮附着力降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踩刹车的刹停距离会明显增长,如果按照平时的驾驶经验,很容易发生刹不住车导致意外事故的情况。蔚来在“环氧地坪智能控速”功能的对比测试视频中,证实了这一功能的有效性。在时速18km/h的行驶速度下,前方横向车道突然窜出一辆车。车辆开启低附制动控制开关后,能够在距离前车3.1米处刹停,而未开启该功能的车辆直到距离前车1.1米才刹停。在狭窄转弯场景下,未开启低附制动控制开关的车辆更容易发生推头现象,距离另一侧停放的车辆只有1.2米,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而开启该功能后,车辆能够与另一侧停放的车辆保持2.6米的安全距离。全新蔚来ES8已于8月21日开启预售,共推出3款车型。整车预售价均为41.68万元,采用电池租用方式购车的起售价为30.88万元。新车预计将在下月举办的2025NioDay上正式上市。
09-05
9966
蔚来与迈凯伦合作获证实,技术服务收入显著增长
9月4日,据相关报道,蔚来日前举办了媒体沟通会。在会上,蔚来董事长李斌首次对外证实了与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的合作,并透露第二季度技术服务收入已达数亿元。李斌表示:“公司的主要股东阿布扎比收购了迈凯伦,事实上我们向迈凯伦输出了一些技术,这部分业务构成了对外技术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第一季度已有相关收入计入,第二季度则更多一些,不过,这部分收入目前并不稳定。蔚来二季度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的其他销售额为28.726亿元,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62.6%、较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37.1%。蔚来汽车在二季度财报中称,二季度其他销售增幅主要源于以下因素:二手车销售收入增长、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加,以及随着用户数量持续增长,零部件、配件及售后服务业务销售额的同步提升。据了解,早在2023年,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投资机构CYVNHoldings先后于7月、12月,两次对蔚来进行11亿美元、22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CYVNHoldings实益持有蔚来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约20.1%。同时,CYVNHoldings今年4月份时还完成了对迈凯伦汽车业务及部分赛车业务的收购,成为迈凯伦的重要股东。蔚来与迈凯伦的合作,也正是通过CYVN的牵桥搭线。
09-05
1万
上一页
12
/
38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