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大面积退订,系统崩了、信任崩了,谁来为用户买单?
小米汽车YU7发布会后遭遇大面积退订,用户反映遭遇系统故障、交付时间误导及定金退还难等问题。此前宣传不实、性能参数不符、售后服务不佳等问题也损害了用户信任。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周期大幅延长是退订重要因素。用户期待小米汽车正视问题,保障购车者权益,重塑市场信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2025年6月26日晚,小米汽车YU7发布会的火热程度有多高,相信也不用多说了吧,本来是一场破历史的购车热潮,但小米汽车的不成熟却引发诸多问题,甚至出现大面积退订现象。
多位车主反馈,在订购过程中遭遇系统故障、交付时间误导及定金退还难等问题。例如准车主苏先生早早就提前完成个人信息填写并与线下销售确认配置,于当晚22:00准时在小米汽车APP提交订单,却因系统BUG持续报错“每人/企业限购1单”,30分钟后才成功下单并支付0.5万元订金。系统及销售均告知“锁定订单后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但几天后交付周期突然变为44至47周,远超预期。
除此之外,高先生同样在6月26日下单,锁单时APP显示“8月开启首批交付”,但两天后交付时间变为44-47周。由于其旧车已售出,急需用车的他提出“今年必须交车,否则订金退一赔三”的诉求。
杨先生则表示,锁单时未提示交付日期,数小时后才显示需53周,下单时“首批8月交付”的提示存在明显诱导性,他因此要求退款。除了这些部分投诉外,针对“小米汽车-YU7锁单后无法退定金”的准车主,也纷纷抱团希望小米汽车厂家能够解决问题。
而这集体投诉的核心问题主要是抢购系统故障导致锁单延迟及排产周期延长,订车时显示的交车时间与后续严重不符,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退定金。车主们的诉求集中在退款、赔礼道歉及解决交付问题上。
小米汽车出现大面积退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近期小米汽车的历程来看,此前小米SU7Ultra车型就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引发轩然大波。车主花费4.2万元选装的所谓“碳纤维前舱盖”,实际只有风道部分是碳纤维材质,主体结构依然是铝合金。这种宣传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让用户感觉受到欺骗,极大地损害了小米汽车在用户心中的信任度。原本对小米品牌充满期待,基于对品牌的信任而选择下单的用户,在发现宣传存在不实后,自然对后续购买的小米汽车产品质量、宣传真实性等产生怀疑,进而选择退订。
小米汽车在车辆性能参数方面的“神操作”也让用户不满。如“赛道模式”被锁定,与发布会宣传的1548匹马力性能不符。用户购买汽车时,性能参数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当实际情况与宣传大相径庭时,用户对产品的价值判断发生改变,认为产品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这也成为退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在一些事件处理上也不尽如人意。例如,有车主车辆出现刹车失灵故障,小米公关总经理回应称是“软件误识别”,但车主提供的数据却显示刹车压力在关键时刻归零,且送到交付中心检测后车辆突然“自愈”,售后坚称刹车没失效。这种对故障的处理方式,让用户对小米汽车的售后保障能力产生担忧,害怕后续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从而选择退订。
在小米YU7此次事件中,交付周期的巨大变动是导致退订的重要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小米汽车的产能不足。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确实在汽车圈以及汽车历史上是破时代破纪录的伟绩,但是自信一想,小米汽车现有的一期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而二期工厂要在今年7月才启动,要怎样才能吃得下这头一天的订单呢?现在也有用户反应,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57-60周(约13个月),Max版也需37-40周。甚至还有用户表示,销售在锁单前未明确披露产能排期规则,甚至仅口头承诺“年前提车”,实际交付时间远超预期。
用户在购车时,交付时间是重要考虑因素,尤其是对于像高先生这样卖掉旧车等待新车的用户。当交付时间从原本宣传的8月首批交付,突然变为44-47周甚至53周,这意味着用户可能要面临长时间无车可用的不便,还可能因交付跨年度面临购置税增加等额外经济成本,所以不少用户选择退订以避免损失。
汽车投诉网:
目前,小米汽车相关投诉量已达139宗,多数投诉仍处于处理中,用户期待小米汽车能正视问题,通过合理赔偿、优化交付计划或完善退款机制等方式,切实保障购车者的合法权益,重塑市场信任,否则小米汽车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