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红榜 | 领克 黑榜 | 零跑汽车 红榜 | 领克 黑榜 | 零跑汽车本次为汽车投诉网2025年第190次红黑榜关于每日红黑榜:作为汽车投诉网衡量各个企业每天投诉处理情况的一个晴雨表,每日红黑榜能够真实的反映各企业在对待车主时的态度,也希望以此可以给车主在今后的维权和购车过程中带来帮助。每日红黑榜坚守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每日红黑榜唯一的上榜依据就是企业对待投诉的具体表现以及车主对处理结果的认可度。随着红黑榜的品牌建立,企业对投诉解决也越来越重视,进而促进车主的投诉解决率,因此也很好的缓和了车主与企业间的矛盾。此外,汽车投诉网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投诉网共接收到23683宗投诉,投诉来源包括网站端、小程序、公众号、微信、QQ以及抖音。所有投诉基本涵盖国内目前所有在售乘用车型,投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今日红榜为领克,黑榜为零跑汽车。每日红榜:领克投诉编号:QT340454投诉时间:2025-10-1716:46:57投诉车型:领克涉及经销商:暂无投诉问题:电气化,态度不好,费用争议,维修红榜理由:车主发表投诉后,汽车投诉网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把投诉转给领克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厂商高度重视并及时反馈跟进情况,同时车主在投诉反馈中表示对处理结果满意。每日黑榜:零跑汽车投诉编号:QT339957投诉时间:2025-09-2017:23:35投诉车型:零跑汽车涉及经销商:暂无投诉问题:承诺不履行,费用问题,赔偿,赔礼/改错,退款黑榜理由:车主发表投诉后,汽车投诉网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把投诉转给零跑汽车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投诉至今厂商却迟迟不给答复。在此,希望荣登红榜的企业能够再接再厉,车主的满意应成为企业用心的动力,而得到黑榜的企业也不必气馁,一时黑榜非一世黑榜,只要企业能够立即改善,努力解决车主问题,荣登红榜、获得车主赞扬其实也不难。7小时前1299官方号
理想老车主的“电池升级焦虑”:想要大电池,难在哪?理想老车主的“电池升级焦虑”:想要大电池,难在哪?关于理想的讨论,老车主们最关心的话题绕不开“电池升级”——眼看着友商推出80度大电池,不少人忍不住问:“理想会不会跟进?老车主能不能掏钱升级?”可翻完评论区的讨论才发现,这份期待背后,藏着法规、成本和品牌策略三道难跨的坎。老车主的诉求很直接:友商的大电池能带来更长纯电续航,理想要是出类似配置,哪怕自己花钱也想给爱车升级。有人提到“城里开180公里够用,但跑长途还是想多些纯电里程”,还有人羡慕零跑的80.3kWh电池和增程CTC技术,盼着理想也能有类似方案。甚至有已经卖掉理想ONE的车主调侃“想笑”,暗戳戳表达对老车缺乏升级支持的遗憾。但现实远比期待骨感,最大的阻碍来自法规。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换技术上没问题,法规上不允许”,汽车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更换和升级涉及车辆安全认证,不是简单换个电池就能上路,除非理想能和相关部门协商出特殊方案,否则老车升级电池在合规层面就很难行得通。成本和品牌策略也让升级变得不现实。有评论算过一笔账:理想老车型保有量不小,要是开放电池升级,无论是提供电池本身,还是配套的技术调试,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民营企业不会轻易掏这个腰包”。而且从理想对理想ONE老车主的过往做法来看,品牌更倾向于推动新车销售,而非为老车提供大规模升级服务——就像有车主说的“你当时买的时候没有的,往后也不会有”,除非是流媒体后视镜这类小配置,核心的电池升级很难提上日程。还有人关注到安全问题,比如零跑的大电池占用了车身缓冲空间,有网友担心“发生碰撞时电池直接吸能,不够安全”,这也意味着理想即便要推大电池,也得在续航和安全之间找平衡,不会轻易照搬友商方案。对老车主来说,或许只能接受“纯电续航够用就好”的现实,至于电池升级,大概率还只能是“做做梦”。13小时前3343田秋怡
小米汽车的 “流量围城”:被舆论裹挟,还是自身的必经之路?小米汽车的 “流量围城”:被舆论裹挟,还是自身的必经之路?在社交平台的讨论场域中,小米汽车正深陷一场由流量编织的“舆论困局”。一边是铺天盖地的负面声浪,被指“养活了大批自媒体”;另一边,支持与质疑的观点激烈碰撞,将小米汽车推至行业观察的聚光灯下,而这背后,实则折射出跨界造车者普遍面临的行业阵痛与破局难题。有观点尖锐指出,当下指向小米的负面舆论强度,若落在其他任何一家中国车企身上,大概率撑不过一个月,唯有新入局者出现,才可能分散这种集中的舆论火力。评论区的讨论,进一步拆解着这一舆论生态:有人举例,部分媒体通过截取雷军发言片段进行断章取义,或是以“据传闻”等模糊表述为引,炮制出带有负面倾向的文章;也有人直言,像“门把手”这类问题,在小米身上被过度放大,甚至被贴上“黑公关操作”的标签,可其他品牌更严重的同类问题,却未得到同等关注度,还有评论略带讽刺地暗示,是行业对手斥巨资在系统性地对小米进行舆论打击。然而,质疑的声音也从未缺席。不少人认为,小米本身就是凭借流量崛起的品牌,如今遭遇流量反噬,本就是商业世界的正常逻辑;也有人点破,连发布相关讨论的参与者,其实也在无形中利用着这波流量红利。更有评论直接将矛头指向产品,暗示门把手等问题若不解决,可能需要启动召回程序。深究其根源,小米汽车的舆论困境,或许是“跨界者”身份带来的必然代价。作为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小米的每一步动作都被置于高倍放大镜下审视。这种审视,既源于外界对“小米造汽车”的超高期待,期待其能带来行业变革;也源于汽车行业既有的竞争格局,新玩家的入场,难免触动旧有利益格局,引发舆论层面的博弈。对于小米而言,破局的关键或许不在于纠结舆论的裹挟,而在于如何以“造车者”的身份真正扎根行业。汽车行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技术壁垒,流量能带来一时的关注,却无法支撑长期的市场立足。小米需要沉下心来,用扎实的产品力去回应质疑——无论是车辆的可靠性、智能化体验,还是服务体系的搭建,只有当产品真正经得起市场检验,才能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从“流量焦点”转变为“行业标杆”。而这,不仅是小米的课题,也是所有跨界造车者需要直面的行业隐喻。13小时前2871田秋怡
“小米事故” 成传播现象,舆论监督还是流量过敏?“小米事故” 成传播现象,舆论监督还是流量过敏?当“小米事故”成为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舆论场的讨论早已超越事故本身,演变成流量逻辑与产业理性的激烈碰撞。从成都酒驾事故中“车门无法打开”的争议,到武汉SU7失控事件的刷屏,每一次小米汽车相关事故的发酵,都在拷问:舆论对新势力的审视,是在推动产业进步,还是陷入了流量驱动的非理性狂欢?小米作为跨界造车的顶流玩家,自带“流量体质”。其前期依靠“雷军IP”“生态链协同”快速破圈,收获了远超传统车企的关注度。这种流量红利在事故发生时,便转化为“放大镜效应”——任何与小米汽车相关的负面事件,都会被舆论迅速捕捉、放大。从传播链条看,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天然倾向于“冲突性”“话题性”内容。“小米汽车事故”的关键词,能瞬间触发算法流量池,让相关视频、文章获得千万级曝光。部分媒体与博主为了流量,甚至刻意模糊事故责任(如成都事故中“酒驾”是核心原因,却被“车门问题”抢去焦点),用“小米汽车不安全”的简化叙事博取关注。这种流量逻辑下,事故的“新闻价值”被异化为“流量价值”,舆论监督的严肃性被消解。站在汽车产业的理性视角,小米汽车的处境更显复杂。作为新势力,小米在供应链整合、生产工艺成熟度上,本就需要时间打磨。以“车门打不开”争议为例,汽车碰撞后车门能否打开,受碰撞角度、力度、车身结构变形等多重因素影响,并非单一“质量问题”就能定性。但在流量裹挟下,专业的技术讨论被简化为“小米汽车设计缺陷”的情绪化批判。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舆论偏向可能对产业创新造成伤害。小米SU7Ultra的“赛道级性能”“智能座舱生态”等创新点,本是新势力推动行业进步的尝试,但事故舆论的持续发酵,让公众对其技术投入的关注度远低于对“负面事件”的猎奇,进而可能打击企业长期创新的积极性。评论区的撕裂,正是这种矛盾的微观投射:有人喊出“享受流量红利就要接受反噬”,将小米的困境归因于“流量自负”;有人强调“新势力更该被监督”,认为高关注度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有人理性指出“预付定金是行业常规”,反驳对小米“割韭菜”的标签化批判。这种撕裂背后,是舆论监督的边界与流量经济的伦理在碰撞。真正的舆论监督,应是基于事实的专业追问(如要求小米公开碰撞测试数据、透明化车门设计逻辑),而非被流量裹挟的情绪宣泄;而企业要突破“流量困境”,最终仍需回归产品本身——只有用可靠的质量、透明的沟通,才能在舆论场建立真正的信任,让流量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而非反噬自身的枷锁。当“小米事故”的讨论从“事故本身”延伸到“舆论生态”,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让流量时代的舆论监督,既保持对企业的鞭策力,又不失产业发展的理性温度。13小时前3106田秋怡
曜启东方 遇见中国星 中国星星瑞全新东方曜佛山合顺上市曜启东方 遇见中国星 中国星星瑞全新东方曜佛山合顺上市2025年9月23日,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正式上市,实力派演员欧豪作为吉利中国星官方代言人。10月19日,在佛山合顺吉利汽车4S店实车到店,举办了一场“曜启东方遇见中国星”星瑞全新东方曜系列上市品鉴会,现场邀请了本地主流汽车媒体、准客户及意向用户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款A+级轿车新标杆的耀眼时刻,现场赏车热情持续攀升,尽显市场热度。活动现场以专属“月牙青”车色的展车置于舞台旁边,这抹源自敦煌月牙泉的灵感配色,在灯光下呈现温润渐变质感,嘉宾们近距离触摸“丝路峰峦”前格栅的立体纹路,感受“鹿跃星辰”3D镭雕面板随光影流转的灵动,而“月泉玉樽”水晶挡把与256色“琉璃溢彩”氛围灯的组合,更让车内空间成为流动的东方美学展厅。星瑞始终是消费者青睐的国民家轿,全新东方曜将以文化赋能的产品力,重新定义区域出行品质。”中国星全新东方曜以“中国设计、智能科技、极致驾控、越享舒适、中国式安全”重新定义中国燃油车的价值标准。其中,星瑞全新东方曜焕新2.0TD+8AT与1.5TD+7DCT两种动力组合共六个版本,官方指导价官方指导价9.87万至13.87万元;全维产品力升级,重塑燃油车价值标杆专业讲师的深度解析环节,揭开了新车的越级实力。在智能科技层面,基于GEEA3.0电子电气架构,以“硬件、系统、生态、AI”四位一体的融合设计,新车搭载高通8155芯片驱动的FlymeAuto智能座舱,全新东方曜系列还引入了以23.5EFLOPS的综合算力稳居中国车企第一的星睿AI大模型。实现五大场景精准交互。“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3方案”更是亮点——通过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等硬件矩阵,达成34项高阶辅助功能,其中AEB系统支持120km/h超高速刹停,即将推送的AES自动避让功能更将安全防线前移。让每一位用户,怎么开,都放心。驾控性能上,全新东方曜系列搭载2.0TD高功率大涡轮发动机+爱信8AT黄金动力总成,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400N·m,零百加速仅6.5秒,性能提升14%,让高性能,不再只是豪华品牌的专属;基于CMA线控底盘打造,并配备四轮独立悬架、运动负外倾角设计及大直径防倾稳定杆等,使得全新东方曜系列在极致运动与舒适驾乘之间找到完美平衡。安全豪华上,全新东方曜系列基于“生命、健康、财产和隐私”4大安全的开发理念,以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九大系统,为驾乘人员的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保护。被动安全层面,全新东方曜全系搭载航天级7系铝合金防撞梁+超长吸能盒,配合高强度笼式车身,整车高强度钢占比超70%,热成型钢比例超19%,其中1500Mpa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占比更是远超19%,同级最强,铸就“天生好骨骼”。此次星瑞全新东方曜登陆佛山,以“9.87万元起”的诚意定价切入市场。作为吉利中国星系列的重磅力作,新车以“中国设计、智能科技、极致驾控”的核心优势,已赢得超过162万中国星星系用户的认可,成为10-20万元燃油车市场中,最快突破百万销量的中国品牌高端车型系列!更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为区域消费者带来更具品位的出行选择,持续引领中式豪华家轿新潮流。14小时前3646官方号
国外召回|福特汽车因乘客安全气囊异常弹出召回405辆 Ranger国外召回|福特汽车因乘客安全气囊异常弹出召回405辆 Ranger福特汽车公司将在美国召回部分2025款Ranger皮卡。此次召回的原因是,车辆仪表板顶盖可能阻碍乘客安全气囊正常展开,若安全气囊未能按设计展开,可能在碰撞中增加乘员受伤风险。根据NHTSA的测试标准,安全气囊需在碰撞后30毫秒内完成充气并有效缓冲乘员冲击力。此次故障可能导致气囊展开角度偏移或延迟,削弱对前排乘客的保护效果,尤其在正面碰撞中风险显著增加。经销商将免费为受影响车辆更换改进后的仪表板总成,以确保乘客安全气囊的正常展开。临时通知函预计于2025年10月24日寄出,提醒车主注意安全风险。待更换部件准备就绪后,福特将再次邮寄详细维修指引。此次召回与福特2025年5月针对Ranger座椅固定螺栓的召回事件、8月针对侧帘气囊撕裂的召回事件,均反映出该车型在零部件装配工艺上的潜在问题。目前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召回仅涉及美国市场的2025款Ranger。中国市场在售的2025款福特游骑侠Ranger(即Ranger国产版)尚未发布相关召回通知,建议密切关注中国汽车召回网及监管部门发布的召回信息,如果发现自己的车辆出现类似质量问题,可通过点击中国汽车召回网首页的“汽车投诉”或者拨打汽车投诉电话010-65537365进行投诉。14小时前3468官方号
小米的今天:互联网打法与工业逻辑的碰撞,不是得罪人那么简单小米的今天:互联网打法与工业逻辑的碰撞,不是得罪人那么简单社交平台上“小米困境是行业集体清算”的论调持续发酵,更有声音抛出“雷军四宗罪”,将问题归咎于小米互联网打法触动了传统行业利益。但拨开“得罪人”的舆论迷雾会发现,小米当下的挑战,本质是互联网流量思维与工业制造底层逻辑的深层博弈,是企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小米的互联网打法曾是颠覆行业的“利刃”。2010年入局手机行业时,传统厂商还依赖线下渠道层层加价,小米以“线上直销+高性价比”击穿价格壁垒,用MIUI系统绑定用户流量,再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这套“硬件贴钱换流量”的模式,快速撕开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口子。随后拓展生态链时,小米延续“投资+赋能”的轻资产模式,短短几年孵化出上百款生态链产品,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构建起庞大的消费电子矩阵。这种打法的核心是“效率优先”,靠快速迭代、流量聚合抢占市场,在行业增量期确实所向披靡——毕竟当市场还在扩张时,用户更关注“性价比”和“新鲜感”,对技术沉淀、品控细节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工业制造的“硬门槛”开始显现,互联网打法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工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快速迭代”能替代的,而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研发、供应链掌控力和品控体系。以智能手机为例,小米多年来在芯片、影像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依赖外部供应商,自研芯片澎湃S系列虽有突破,但与高通、联发科等头部企业仍有差距;在品控上,早期“为性价比压缩成本”的策略,导致部分机型出现发热、续航等问题,至今仍影响品牌高端化认知。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短板更被放大——汽车工业讲究“千台级品控一致性”“十年级可靠性验证”,小米作为后来者,既要面对特斯拉的技术壁垒、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又要补齐汽车制造的工业积淀,互联网时代“快速试错”的逻辑在此完全失效,这也是小米汽车从官宣到量产多次推迟的核心原因。所谓“行业集体清算”的说法,更像是对竞争本质的误读。小米确实冲击了传统行业格局:手机领域让线下经销商体系逐渐式微,家电领域倒逼传统品牌加速线上转型,生态链布局让中小制造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商业竞争的核心从来不是“谁触动了谁的利益”,而是“谁能满足用户的深层需求”。当消费者从“买得起”转向“买得好”,从“追潮流”转向“重品质”,那些能提供核心技术、稳定品控的企业自然会获得认可,而仍停留在“流量思维”的企业必然面临挑战。与其说小米被“集体清算”,不如说行业进入了“价值竞争”的新阶段,小米的互联网基因暂时无法匹配工业领域的核心诉求。更值得深思的是,小米的困局是所有互联网跨界企业的共同命题。从乐视造车折戟到美团布局无人机配送遇阻,再到小米在高端化和造车领域的挣扎,反复证明一个道理: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与效率”,而工业的核心是“技术与沉淀”,两者的底层逻辑截然不同。互联网可以快速整合资源,但无法替代上万次的技术试验;流量可以带来短期销量,但无法支撑长期的品牌溢价。小米要突破困局,关键不是纠结于“是否得罪人”,而是要完成从“流量掌控者”到“技术深耕者”的身份转变——像华为那样沉下心做芯片研发,像比亚迪那样搭建自主供应链,在工业制造的“慢变量”上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资源。当下的小米,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舆论场上的争议,与其说是对“得罪人”的清算,不如说是市场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互联网打法让小米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但要实现从1到10的跨越,唯有尊重工业制造的规律,补上核心技术的短板,才能在存量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这不是“冤不冤”的问题,而是所有跨界企业必须迈过的成长门槛。2天前6885田秋怡
保时捷CEO奥利弗・布鲁姆卸任,迈克尔・莱特斯接替保时捷CEO奥利弗・布鲁姆卸任,迈克尔・莱特斯接替10月18日消息,汽车媒体CarScoops今天发布博文,报道称保时捷宣布重大人事变动。执掌公司长达十年的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OliverBlume)将卸任,转由前迈凯伦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莱特斯(MichaelLeiters)接替,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布鲁姆将不再管理保时捷的日常业务,但他会继续担任其母公司大众集团的CEO,结束长达三年的“身兼两职”状态。该媒体指出,此次人事变动的背后,是保时捷不佳的市场表现和日益增长的内外部压力。自2022年上市以来,保时捷的股价已缩水一半;而在布鲁姆执掌大众集团期间,大众股价也下跌了近30%。疲软的中国市场销量、未达预期的电动化转型成果以及公司发布的又一次盈利预警,共同构成了这次换帅的导火索。投资者普遍认为,布鲁姆的双重角色使其精力过于分散,无法有效应对挑战。与此同时,来自公司内部的压力也日益凸显。大众汽车工会主席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Cavallo)数周前就公开表示:“CEO不能在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当一个兼职老板,而把其余时间花在保时捷。这种情况必须结束。”尽管保时捷监事会在官方声明中感谢了布鲁姆的贡献,但市场的反应和内部的呼声,无疑加速了这一决策的落地。接任者迈克尔・莱特斯是一名德国人,曾在2000年至2013年期间于保时捷任职,并参与了初代卡宴混动版的研发工作。此后,他前往法拉利担任首席技术官,主导了SF90和296等混动超跑的开发,并于2022年出任迈凯伦CEO。莱特斯深厚的工程背景、清晰的豪华运动品牌思路以及对保时捷品牌DNA的了解,让他成为带领公司重回正轨的理想人选。2天前6973田秋怡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