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热门投诉
燃油车
纯电新能源
混动新能源
热门投诉
探岳朗逸宋PLUS DM-i途观LGS8好猫H6CS75PLUS艾瑞泽5轩逸
秦 PLUS DM-i宋Pro DM-i逍客GS8 混动英朗海豚奇骏速腾帕萨特迈腾
GS4博越RX5皇冠陆放 HEV赤兔A4L瑞虎8新帝豪CR-V途昂

投诉33.9万+

集体3.2万+

多次投诉1.2万+

涉诉金额8.7亿+

2025年 ~ 至今

退换车642

投诉查询
首页聚焦
注册会员
发表投诉
专员审核
企业处理
企业回复
满意度打分
完成/再投诉
我要投诉
投诉
最新投诉
集体投诉
多次投诉
企业回复
燃油车
纯电新能源
混动新能源
投诉编号 每日最新汽车投诉标题 状态 投诉时间
QT339683
比亚迪宋L DM-i购新车却得故障翻新车,诉求补偿与保修升级未转出(审核中)
QT339682
雪佛兰科鲁泽副驾驶手套箱有维修痕且损坏,换新诉求遭拒未转出(审核中)
QT339681
比亚迪秦 PLUS DM-i比亚迪做工质量差!未转出(审核中)
QT339680
大众迈腾一汽迈腾变速箱设计缺陷未转出(审核中)
QT339679
广汽本田-皓影厂家置换补贴未兑现结果审核
QT339678
上汽大众帕萨特变速箱运行异常,要求免费升级TCU企业处理
QT339677
比亚迪-海狮06EV新车前挡风玻璃夹层内有异物结果审核
QT339676
日产ARIYA艾睿雅新车一年多次全车断电售后未回访致损失未转出(审核中)
QT339675
林肯MKZ林肯,M kz,后备箱积水2年,4s整车保养十数次,无一人发现未转出(审核中)
QT339674
荣威i5车辆频繁亮故障灯,厂商不负责任拒绝处理企业处理
一追到底
已结案
奇瑞新能源QQ冰淇淋制动失效致车辆追尾,厂商拖延拒检还隐匿数据企业处理奇瑞新能源QQ冰淇淋制动失效致车辆追尾,厂商拖延拒检还隐匿数据2025年5月16日,车辆以27km/h行驶时突发制动失效(制动距离>5米),导致追尾事故。经查证存在以下设计缺陷:1.ABS异常触发:制动力骤减致车辆失控;2.鼓刹设计缺陷:4S店承认刹车片尺寸不足;3.真空泵间歇失效:刹车助力失灵。二、厂商违法事实:1.拒检ABS模块:违反《汽车三包规定》第18条;2.拖延检测义务:事故后2月要求车主自费检测;3.隐匿EDR数据:违反GB39732-2020第4.2条。三、不合理处置:1.售后服务站提出“回购需车主承担1.5万元亏损”;2.拒绝签署第三方检测协议(检测机构已联系待命)。四、投诉诉求:1.紧急检测:72小时内完成ABS/真空泵/制动总成全检,出具CNAS资质报告;2.免费维修:更换全部缺陷部件;3.赔偿与道歉:全额赔偿事故损失(含车辆维修费、误工费等),书面公开致歉;4.行政介入:请国家质检总局启动缺陷调查。2天前江淮iEVS4电池故障频发导致高速趴窝及续航衰减,售后处理不到位投诉人反馈(打分)江淮iEVS4电池故障频发导致高速趴窝及续航衰减,售后处理不到位尊敬的汽车投诉网相关负责人:您好,我是一名江淮 IEVS4 电动汽车的车主,车牌号为皖ADD8***。我在此郑重地向贵公司投诉我所购买车辆的电池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希望贵公司能够高度重视并尽快给出妥善的解决方案。详情:一、电池故障情况描述。首次故障及后续异常:车辆第一次出现电池压差大问题时,车辆报警提示前往4S店维修。随后在4S店维修更换了电芯。但令人担忧的是,自那之后,即便再次出现电池压差大的情况,车辆却不再有任何报警信息。这一安全警示系统的缺失,使得我无法及时知晓车辆电池的异常状况,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高速趴窝事件:在2024年大年29,我驾车回家途中,当车辆剩余电量为23%时,车辆突然在高速上趴窝。万幸的是,此次事件并未引发安全事故,但却给我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解决车辆问题,我不得不安排拖车,并产生了高额的拖车费用。此外,由于耽误行程,我还额外支出了住宿费。此次事件共增加了我1000元的额外开支,相关费用证明材料我均可以提供。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车辆电池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影响正常出行,更在关键时刻将我置于危险境地。续航严重衰减:目前车辆行驶里程为6.4万公里,使用时长为6年。车辆真实续航已从最初的约410公里锐减至如今的250公里。更为严重的是,当电量低于30%时,车辆极易趴窝,导致实际续航远低于250公里。这使得我在日常使用中需要频繁充电,极大地限制了车辆的使用范围和便利性,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安排。多次维修仍未解决问题:第一次电池电芯维修大约发生在2024年3月,4S店为车辆更换了一颗电芯。第二次维修在2024年7月28日,更换了4颗电芯。第三次维修于2025年2月28日,更换了多达69颗电芯。后两次维修的具体记录可参考相关维修单,尽管经过多次维修,4S店目前仍建议我继续维修更换电芯。但从多次维修的结果来看,这种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电池问题。车辆电池故障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和我的生活质量。二、售后反馈问题。在2025年8月29日,我向贵公司客服反馈了电池问题后,客服安排我将车辆送至4S店检查电池压差。4S店当天完成检查并将结果反馈至售后服务系统。然而,截至目前,我未收到任何关于处理结果的反馈信息。在此期间,我主动联系了对接的 “4010”“7310” 两位工号的话务员,他们均承诺会给予反馈,但至今我仍未得到任何有效回复,相关信息如石沉大海。这种售后处理方式让我深感失望,也严重损害了我对贵公司品牌的信任。三、投诉诉求。基于上述车辆电池存在的严重问题以及售后处理的不及时和不到位,我在此明确提出我的诉求:希望贵公司能够为我的车辆更换电池整包,以彻底解决车辆的电池故障问题,恢复车辆应有的性能和安全性。同时,对于我在2024年大年29因车辆故障产生的1000元额外开支,希望贵公司能够予以赔偿。此外,我要求贵公司能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我反馈车辆问题的处理进度和结果,保障我的知情权。我作为一名消费者,选择江淮汽车是基于对贵公司品牌的信任。然而,此次车辆电池问题以及售后的处理情况让我对贵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产生了极大的质疑。我衷心希望贵公司能够正视我的投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恢复我对贵公司的信心。否则,我将不得不考虑通过其他途径,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媒体帮助等,来维护我的合法权益。期待贵公司能够尽快给予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和解决方案。09-04领克09行驶中刹车卡钳和刹车盘脱落,导致刹车失灵企业处理(临时)领克09行驶中刹车卡钳和刹车盘脱落,导致刹车失灵在石河子市晚上12点多从威尼斯洗浴中心回家,车上一家老小,上有60岁老人,还有一岁多孩子,老公主驾。行车中突然觉得刹车刹不住,使劲往下踩刹车才可以慢下来。晚上12点多人少车少,停到安全地区发现漏一路刹车油。在看刹车处,刹车卡钳脱落,刹车盘脱落。09-03吉利缤越变速箱异响严重,服务站强制签订保密协议引发不满投诉人反馈(打分)吉利缤越变速箱异响严重,服务站强制签订保密协议引发不满吉利缤越新车变速箱异响严重,更换2次离合器总成未解决,后来更换变速箱。更换后服务站拒绝延保,拒绝赔偿维修3次往返10几次的误工费和油费3000元,拒绝提供维修工单和订货单。后来拿出一个保密协议,霸王条款说送两次保养以后不能在媒体发布此事,如违约赔偿违约金3000元。吉利这是在打发乞丐呢,售后经理更是扬言说投诉不管用,有本事投诉100条帖子,去法院告我们,我有电话录音。吉利售后这么垃圾的吗,这么牛有本事就d别出质量问题,还是三大件的变速箱。出了质量问题凭什么让客户来承担损失,我就曝光给大家看看!09-03北京汽车X7中控屏出现乱跳的现象和中控台开裂,4S店无人处理其服务态度极差投诉人反馈(打分)北京汽车X7中控屏出现乱跳的现象和中控台开裂,4S店无人处理其服务态度极差从前年7月至今,车机屏幕在导航界面乱跳,极度危险。在4S店反馈数次,一直都是敷衍了事的态度,次次都没给解决,至今没有处理好问题。现在中控台又裂了,去店端说要我电话联系售后师傅解决。我问过去是否电话联系就能处理就一直不理人了,至今也不联系也不处理了,态度极度不好。09-02蔚来ET5整车漏水致全车断电打不开车门,厂家不予保修企业处理蔚来ET5整车漏水致全车断电打不开车门,厂家不予保修上周五8月29晚因北京连续下雨,导致车辆进水造成全车断电打不开车门。我给客服打电话等到半夜,30号周六早上拖车拖去蔚来授权的修理店修。今天9月1号告知要走保险不属于保修范围,我是蔚来et5第一批车主。前两次车辆进水是从车内反光镜位置漏水,到蔚来修理店修过,这一次直接是全漏。09-01北京越野BJ40车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4S多次维修无果要求退车完成北京越野BJ40车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4S多次维修无果要求退车时间:2023年6月至今,地点:北汽总部为生产制作方有直接责任,他们是厂家。事实情况:如图1图2所示,详情:1. 同一质量问题累计维修超过5次:我的车辆因“svs/发动机故障、发电机、高压油泵”等相关联的故障问题,已经反复维修了至少6次(2023年12月、2024年8月29日、9月12日、10月1日、12月12日、2025年8月31日),这已经远远超过了规定次数。2. 累计修理时间超过35天:根据您的记录,仅2024年9月那次维修就18天,加上10月的维修累计20天,12月又维修了10天,累计维修时间已超过30天。2025年8月这次维修刚开始,时间还会继续累加,这也严重超出了三包法的规定。3.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修理2次:车辆行驶中熄火无法启动属于严重的安全性故障,此问题已经发生了至少2次。我的诉求:退车。09-01广汽本田皓影高速行车突然亮故障灯且刹车失灵,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投诉人反馈(打分)广汽本田皓影高速行车突然亮故障灯且刹车失灵,严重威胁生命安全21年9月购买的广汽本田皓影,24年8月起开始故障灯亮,多次到丽江4s店维修无果。近日到昆明广汽本田浩伟店维修后返途中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故障灯亮并刹车失灵,无助力。这差点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给车主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威胁。08-31长安UNI-K天窗漏水严重,厂家和4S店相互推托不予处理投诉人反馈(打分)长安UNI-K天窗漏水严重,厂家和4S店相互推托不予处理长安UNIK车质量不好,第一年伸缩门把手掉零件,第二年后尾灯进水换后尾灯总成,第三年左后车窗升降器故障换车窗总成。现在又出现天窗左后出水管连接处漏水,天蓬水渍,后备箱漏满水,4S店和厂家互相推托不处理。08-30投诉人反馈(打分)坦克500 Hi4-T变速箱顿挫有异响,售后已多次维修但问题依旧之前车一直是换挡顿挫的问题,跑了十几次4S店,最终协商更换变速箱。7.24日更换完变速箱,4s店通知过去开车。我去把车开上试车时,车出现了轻踩油门嗡嗡响的声音。还有每次地库上坡时,车辆出现一蹬一蹬的现象,就是那种一拽一松的感觉。我反复过去售后检查,售后说是变速箱的油冷散热器有问题,说发货要等几天。等了几天,4s通知去更换油冷散热器。跑上去更改了油冷管、油冷阀、散热器,更换上去结果漏油,又拆下来换了我的旧日的。更换完继续试车,问题还是存在,售后说的再问问技术部。8月28日,我过去沟通,售后经理给我回复的是,正常没问题,说要不就是变速箱电子油泵的声音,要不更换变速箱阀体。我真可笑呢,新变速箱刚换上,你给我说变速箱里面的阀体或者电子油泵坏了。那么这东西是不是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售后经理还来了句,要么让我去起诉,要么去找三方鉴定。车辆确实存在安全问题,并且我也录了车辆的声音视场。你让我们去起诉去找第三方,啥东西都是你们说了算是吧。我强烈要求厂家彻底维修车辆存在的问题。08-29
每周红黑榜
一汽奥迪
投诉量/宗
442(近两年)
解决率
93%
QT分
59
红榜
理由:
企业重视网站投诉,能够及时与车主和网站作沟通,并且大部分车主问题能合理得到解决,大部分车主对解决方案表示认可。
奇瑞新能源
投诉量/宗
194(近两年)
解决率
81%
QT分
59
黑榜
理由:
网站多次联系企业处理投诉并及时反馈结果,但网站上的投诉依然未得到企业的回应,目前已积累不少投诉。
资讯
保时捷车主送修只需喷漆,4S店私换车门,还喷无损伤车门保时捷车主送修只需喷漆,4S店私换车门,还喷无损伤车门广州保时捷Panamera在广州市恒悦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维修时,遭遇4S店未经授权私自更换右前车门、后保险杠及对无损伤右后门喷漆的违规操作,向4S店、保险公司沟通及寻求市场监管部门协调均未获合理解决方案,车主主张希望“退一赔三”的诉求来维护权益,这件事既暴露了单一个案的维权难题,也折射出汽车维修行业的规范漏洞。2021年1月4日,毛先生相关人员曾先生购入了一辆保时捷Panamera,车辆已行驶80000公里且过保。2025年8月3日中午,毛先生因车辆右前车门有刮痕、后保险杠需维修,送至4S店,当时双方明确约定维修项目仅为右前车门刮痕喷漆和后保险杠维修,未涉及任何部件更换或额外喷漆需求。然而,在维修期间,这家4S店在未获得车主曾先生任何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实施了一系列违规操作:不仅私自更换了车辆的右前车门和后保险杠,且全程未向车主提供维修施工单清单、维修费用明细以及零部件编号照片进行确认,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对原本无任何事故、无刮蹭痕迹的右后门私自进行了喷漆处理。2025年8月9日,4S店通知交车,在提车时车主当场发现右前车门存在明显的拆卸更换痕迹,更换后的后保险杠与车身色差极大,后续进一步检查时,又发现右后门被无故喷漆,这才意识到4S店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随即展开维权。毛先生首先向保险公司和涉事4S店发起投诉,保险公司协调毛先生与4S店进行面谈。面谈时,4S店起初表示对违规情况毫不知情,称需要进一步了解,当场便将毛先生等人打发走。之后,虽然4S店承认了工作失误和未经授权的事实,但仅提出补偿10%优惠券的解决方案,这样敷衍的补偿方式自然遭到了车主的明确拒绝。由于4S店态度消极,未能给出合理解决方案,车主无奈之下寻求市场监管交通运输部门介入协调,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官方协调过程中,涉事4S店依旧态度嚣张跋扈、不屑一顾,始终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解决方案或合理的补偿办法,协调最终无果而终。汽车投诉网:这起保时捷维修纠纷并非个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汽车维修领域“小病大修”“擅自操作”“态度傲慢”等潜在乱象,也让消费者维权过程中的“沟通无门”“协调无果”困境再次凸显。对于车主而言,此次事件是一次重要警示,维修前需与机构明确约定项目并留存书面证据,提车时仔细核查车况,遇违规行为及时固定聊天记录、维修单据等材料;对于4S店等维修机构,漠视消费者知情权、以敷衍态度应对纠纷,不仅会损害自身品牌信誉,更需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欺诈赔偿责任;而相关监管部门也需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与纠纷调解力度,让“投诉有回应、维权有结果”成为常态,避免消费者陷入“维权路漫漫”的困境。2天前小陆8679
欧洲汽车行业呼吁欧盟学习中国,将混合动力车纳入减排计划 欧洲汽车行业呼吁欧盟学习中国,将混合动力车纳入减排计划 9月4日,据相关报道,欧洲汽车行业多位高管呼吁欧盟效仿中国的做法,将混合动力车纳入减排计划。他们警告称,如果布鲁塞尔坚持在2035年全面禁止燃油车,欧盟最大的产业将面临风险。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奔驰CEO康林松表示,中国在“交通脱碳”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因为中国的政策不仅支持纯电动车,也鼓励混合动力和其他减排技术。他指出:“中国没有设定具体日期,也没有全面禁令,而是保持技术开放。如果这样的方案已经证明有效,为什么我们不考虑欧洲版本呢?”舍弗勒CEO兼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主席马蒂亚斯·青克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表示:“中国的优势在于没有限制技术,效仿这一思路并没有错。”2023年2月14日,欧洲议会正式通过《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协议目标到2035年在欧盟27国范围内停售燃油车。欧盟希望通过该法案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在欧盟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从而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具体实施方面,欧盟计划到2030年实现燃油轿车二氧化碳减排55%、小货车减排50%的目标,并计划到2035年之前实现所有新车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然而,这一计划遭到不少欧洲车企的反对,因为欧洲车企目前的基本盘仍是燃油车,在新能源及电动化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车企。奔驰也一直是欧洲在电动汽车方面进展最缓慢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今年上半年,其全球销售的汽车中只有超过8%是电动车,而宝马的比例为18%,雷诺为16%,大众为11%。2天前田秋怡8201
L3辅助驾驶近在眼前?监管、责任、路况三重卡关,近几年难落地L3辅助驾驶近在眼前?监管、责任、路况三重卡关,近几年难落地“再等等,说不定明年L3辅助驾驶就能全面放开了”——这或许是不少关注智能驾驶的消费者心中的期待,但2025年下半年传来的一系列信号,却给这份期待浇了盆冷水。从监管政策收紧到责任划分模糊,再到复杂路况的现实挑战,L3辅助驾驶看似只差“临门一脚”,实则被多重难题困住,近几年想要真正落地,恐怕希望渺茫。先看监管层面的明确态度。近期两部门联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直接划下红线:“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宣传,未经备案的OTA不得升级”。这并非模糊的暗示,而是清晰的管控信号。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随着“辅助驾驶出事故”的报道增多,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而车企此前一些夸大宣传,更让“系统能兜底”的误解蔓延。监管此时收紧口径,既是为了规范市场,更是为了避免因责任界定不清引发更多纠纷——毕竟,当技术还没配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时,贸然放行反而可能埋下安全隐患。更核心的卡点,在于L3与L2本质不同的责任划分难题。现在我们常用的城市NOA、高速点到点功能,都属于L2级辅助驾驶,无论系统多智能,驾驶责任始终牢牢落在车主身上,一旦出事,车主需承担主要责任。可L3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按照国际定义,L3是“特定条件下系统接管驾驶任务”,车主只需待命,仅在系统提示时接手。这就带来了关键问题:真出事故了,责任该算谁的?是车企没做好系统安全,还是车主没及时接管?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把“系统担责”写进合同,毕竟动辄涉及人身安全甚至刑事责任的风险,没有企业愿意轻易兜底。有人会疑惑,欧洲都能落地L3,中国为啥不行?这就不得不提路况差异带来的现实困境。欧洲路况多是地广人稀、道路规划清晰,事故诱因相对单一,因此能明确“系统未提示接管前出事,厂商担责;提示后未接管,车主担责”的规则。可中国路况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早高峰的快慢车混行、应急车道被占用、行人“鬼探头”横穿马路……这些高频场景里,一旦发生事故,很难界定是“系统没识别到风险”,还是“车主没及时反应”。比如系统提示接管时,前方突然窜出电动车,车主没来得及刹车,这种情况下责任算谁的?没有清晰的判断标准,法律框架也跟不上,L3自然不敢轻易放开。更现实的可能是,即便未来有“中国特色版L3”,也可能偏离其原本的定义。就像有些产品的“免责协议”一样,表面上宣传是L3,实际条款里却把责任全推给车主——“系统仅提供辅助,驾驶责任仍归用户,因未及时接管导致的事故,车企不承担责任”。要是这样,车主开着所谓的L3,依然要时刻紧绷神经,不能分心,和现在的L2没有本质区别。车企赚了高价智驾包的钱,消费者却没享受到“系统接管”的便利,反而要承担和以前一样的责任,这样的L3落地,又有什么意义呢?说到底,L3辅助驾驶的难题,从来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我们还没准备好为它承担后果。除非未来L3能做到“绝对安全”,或者像萝卜快跑那样把车速压到极慢、场景限到极窄,降低事故风险,否则它大概率会一直停留在“技术能实现,法律不允许”的尴尬状态。对于消费者来说,与其期待近几年L3落地,不如更关注当下L2辅助驾驶的体验升级——毕竟,在责任清晰、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把现有功能用好用透,才是更实际的选择。2天前田秋怡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