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热门投诉
燃油车
纯电新能源
混动新能源
热门投诉
探岳朗逸宋PLUS DM-i途观LGS8好猫H6CS75PLUS艾瑞泽5轩逸
秦 PLUS DM-i宋Pro DM-i逍客GS8 混动英朗海豚奇骏速腾帕萨特迈腾
GS4博越RX5皇冠陆放 HEV赤兔A4L瑞虎8新帝豪CR-V途昂

投诉34万+

集体3.3万+

多次投诉1.2万+

涉诉金额9.2亿+

2025年 ~ 至今

退换车648

投诉查询
首页聚焦
注册会员
发表投诉
专员审核
企业处理
企业回复
满意度打分
完成/再投诉
我要投诉
投诉
最新投诉
集体投诉
多次投诉
企业回复
燃油车
纯电新能源
混动新能源
投诉编号 每日最新汽车投诉标题 状态 投诉时间
QT340532
宝马3系配电盒电缆接头隐患致电子模块失效,召回维修不全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31
日产轩逸车辆行驶发动机异响,在五年质保期内不给予保修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30
哈弗H6-变速箱,转向系统,前平衡杆质量问题严重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29
比亚迪汉 EV投诉乐山嘉弘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出售库存车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28
奇瑞艾瑞泽8主驾左前窗70码以上风噪显著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27
大众迈腾大众变速箱缺陷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26
大众辉昂大众辉昴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25
理想汽车理想L8-理想汽车高速行驶中方向盘抖动,服务中心多次检测无法找到原因。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24
吉利星越L星越l行云首保在4s店内被撞 官方没有反馈未转出(审核中)
QT340523
魏牌VV6魏牌VV6车机主机损坏,4S店需自费维修未转出(审核中)
一追到底
已结案
长安欧尚Z6 智电iDD新车频出问题且无法修好,4S店拒绝换车其服务差企业处理长安欧尚Z6 智电iDD新车频出问题且无法修好,4S店拒绝换车其服务差我23年8月在盐城万达长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买了长安欧尚z6idd新能源车,买没两个月一直在出现问题,现在还有问题。我先在4s店协调,可是我发现车子修不好了已经,我不要这车了。可是厂家就拿2000元糊弄我,给不了满意的答复。而且盐城4s店服务态度也不好,我去了多次,季主任都不招待我,就把我放休息室让我等。我每次一等就是大半天,我不知道她在拖什么。问我诉求,我说我的车10万给厂家回收,然后我在他们店里再买新车,她们又说厂家不同意。那我叫他把厂家不同意的理由给我看,他们又不给。那我说诉求有什么用,老是不同意,也不说为什么也不给我看。我直接怀疑厂家就不知道这个事情,一直是4s店在拖,而且这车越修越坏。我的诉求还是不变,请相关部门强制执行吧。这4s店态度太差,服务太差,季主任和12345的答复根本不一致,什么都差。我要厂家10万元回收旧车,我再换新车。17小时前比亚迪宋Pro DM-i车辆失控及刹车失灵,车企回避不予正面回应和解释企业处理(临时)比亚迪宋Pro DM-i车辆失控及刹车失灵,车企回避不予正面回应和解释福建省龙岩市,家里24年12月28日在龙岩市比亚迪4S店(福建龙迪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置了一辆比亚迪的宋PRO DM-i 75KM版本(生产企业: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生产日期24年12月11日,混动版)。事情是这样的,25年10月1号的时候,我同我爱人以及另外两位朋友出游去乡下采摘园游玩。我开车(驾龄26年,现为永久驾照,0事故),那天上午到达采摘园准备挂倒挡调整车辆位置时,发动异常启动。车辆突然失控前冲,刹车失灵,撞向靠山一侧的石土堆,车体损毁严重。当时汽车发动机刹车挂倒挡的时候,突然启动并且发动机转速特别高,噪声很大。车辆失去控制低速向前行驶,此时踩刹车没有反应,车直到撞停,停车位置到撞停位置距离约25米左右。后台调取行车数据,发现数据跟实际出入太大。首先从失控前进到撞停时间段为08:51:46-08:51:57,约11秒,视频中车辆出现的时间约08:51:47-08:51:52。51分45秒左右开始在视频中能听到明显巨大的发动机声响,52分56秒-57秒后车辆撞停后汽车的声音没有了。实际数据反映的车辆异常状态的时间段为08:51:47-08:52:11,约25秒。异常如下:1、车在失控前冲开始,发动机异常启动,声音很大。此时油门开度达到100,一直持续16秒。2、52分57秒撞停之后,仍然后仍有14秒的车速记录和9秒的油门数据(包括6秒100全油门数据且中间有21油门的数据)。3、全油门下,车速不是线性增加,撞停前波动维持在20上下,撞停后从26.1逐渐下降。4、电池电量43情况下,51分47秒发动机异常启动,但在撞停之后又转为混动,速度记录又保持低速。5、把刹车当油门的假设是根本不成立,退一万步说,就是一般的司机,也不可能在低速的情况猛踩油门持续这么长时间。当时挂倒挡挂不上,车辆失控前出,脚一直在刹车上,且刹车根本没有反应。龙岩地区平均海拔600米,山区路况以连续的S弯和发卡弯为主,不是一般司机能适应的。我开了26年的车,0事故,永久驾照,是绝对不可能发生这种把油门当刹车踩的。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这么离谱的操作。16秒钟大踩油门撞停车辆,发现车辆低速失控前出,却在25秒内都无法停下?退一万步,哪怕是新手司机也不可能做的出来。如此混乱的行车数据,数据跟实际这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正是这辆宋PRO出现了系统问题才导致的。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车企始终回避,没有正面回应和合理的解释,始终认为车没有问题。行车数据同实际严重不符,我们坚决反对,对车企和4S店如此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感到愤怒。实属不负责任,漠视消费者生命。万幸发生在目的地相对平坦的地方,若是发生在半路悬崖路段或者是闹市区,后果有多严重。我们的第一诉求是退款和赔偿精神损失费并道歉,车企对这个刹车失控的问题能重视并找出原因,给广大消费者一个答复。1天前方程豹豹5高速行车突发失速状况,要求退换车企业处理方程豹豹5高速行车突发失速状况,要求退换车本人于2024年2月在芜湖4S店购买一辆方程豹5汽车,8天电池故障。当时我们坚持换车,芜湖4S店与我们协商进行补偿,说是偶发事件,并说如果第二次出现问题给我们换车。今年10月1日外出旅游发生严重故障,在途经京台高速入口宿州段突发故障。车速从80KM/小时降到10KM/小时,仪表盘显示动力系统故障。当时我在驾驶惊魂未定,采取措施停车,后报修售后。此次事故导致家人受到惊吓,这次事故如果在高速上将不堪设想。我的诉求:退车或换车。1天前岚图汽车岚图梦想家 EV仪表亮故障灯和轮胎损坏,售后不积极解决企业处理岚图汽车岚图梦想家 EV仪表亮故障灯和轮胎损坏,售后不积极解决在4s店前挡风玻璃换了两次,第一次换完玻璃水不出水,工作台全是垃圾我自己收拾的。第二次换完有出现故障灯。顺便说了一下后备箱电插口盖我自己弄坏的,问4s店换一个,说到拼多多去拼,我在也没说啥。加的群轮胎坏了,当时在路半中间,群里消息一般都不回复。群里除了我,岚图群都是他们自己人。店里的保养回访信息都是留的是他们自己的电话。3天前雷克萨斯ES新车线路出问题和车窗异常,要求厂家换车遭拒企业处理雷克萨斯ES新车线路出问题和车窗异常,要求厂家换车遭拒25年9月1号在珠海美东雷克萨斯提的新车 ,期间出现线路问题。厂家维修一次没处理好,当晚回去就联系销售告知app显示车窗异常。销售说小问题 ,约10月10号修车。期间车整体又拆了一遍说找到问题了,需要配件要进货。又约到10月14号,配件更换完还是没解决。期间又弄了一天继续排查,说找到原因是车辆ecu出现问题,同意更换。10月17号来阳江给更换并刷机后问题没解决,继续拆车排查。后又说是线路问题 ,需要拆仪表盘以及整车座椅和地垫。我不接受,相当于把我一个新车整体都拆一遍直接变二手翻新车。我要求换车,厂家不同意。10-18MINI Aceman汽车维修后频出问题,4S店拒不履行质保维修责任企业处理MINI Aceman汽车维修后频出问题,4S店拒不履行质保维修责任经4S店维修后问题多,质保成空谈,西安中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拒不履行汽车维修质保责任。尊敬的汽车投诉网工作人员,您好。事实与经过陈述:2024年12月16日,本人在西安中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光束汽车纯电汽车ACEMAN一辆。2025年5月19日,因交通事故出险后送至该4S店维修,左侧主驾驶悬挂受损,更换方向机管柱等众多配件。历时104天维修,定于8月31日取车。2025年8月31日,预定取车当日早10:37分,该店维修经理告知车机需要升级,耗时1-2小时,让我等待升级完成再出发提车。一小时后,在车钥匙在店内的情况下,要求我通过手机远程解锁车辆,操作一通之后告知下午2点取车。下午到店后,检查车身外观时,有明显划痕。车开回车间处理,在等待期间引导我签署完提车手续相关文件。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试驾了一小圈,并说车开回去有啥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后草草了事。2025年9月1日,发现拖车盖断裂联系4S店。售后人员承认工作失误同意更换,让我等待订配件。随后行驶中出现了异响,类似压住小石子的声音,一直以为是压住小石子没有太在意。在自查原因,始终没有找到,想等待换拖车盖时一并检测。紧接着出现车机短时间卡顿情况,几天后彻底崩溃。车辆不显示时速和电量,雷达和空调无法使用等诸多问题,引发严重安全隐患。2025年10月2日,再次将车辆送至该4S店检测。2025年10月3日,4S店售后经理告知车辆异响原因是左侧下摆臂球头位置,在行驶中被缠绕上细钢丝,导致球头胶套被割破,产生异响。左下摆臂球头位于车辆左前轮的内部,正是上次维修的部位,它深藏在车轮内侧、底盘下方,是车辆受保护区域且球头本身并不旋转,缺乏缠绕动力。且提车后仅行驶了761公里,平均时速20km/h,相比于4S店“行驶中因外界因素导致缠绕钢丝”的理论,我更认为是上次维修后的遗留问题。在我不同意自费维修后,该店售后经理跟我说:“正常开,不用管”。在关乎安全驾驶的原则性问题上,这种言辞态度。我认为该店不仅技术能力存疑,还试图掩盖安全隐患,性质非常严重。2025年10月16日,该4S店通知我最终的检测结果是:1、车机系统崩溃属间歇性故障,暂未发现问题,之后出现问题拍视频再反馈解决。2、车辆异响是左侧下摆臂球头,在行驶中被缠绕上细钢丝,导致球头胶套被割破,产生异响,建议我自费更换左侧下摆臂。在此期间,4S店始终以正在检测为由拖延,答复含糊其辞,推诿责任,服务体验极差。核心证据清单:为证明上述事实,我已准备好以下证据(可在提交时上传附件):1. 机动车辆保险车辆损失情况确认书:2025年5月19日车辆首次进店的维修项目,和所更换的零配件明细。2. 沟通记录:与4S店售后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内容清晰显示其以“不用管,正常开”、“等待厂家回复”、“车辆驾驶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左下摆臂球头缠绕钢丝,需自费维修”为由拖延,以及我多次主动沟通的记录。投诉诉求:基于以上事实,4S店的行为已严重侵害了我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提出以下三项诉求,恳请贵单位主持公道:1. 首要诉求:立即修复车辆。在维修质量保证期内,免费彻底解决车辆故障,并出具维修后无安全隐患的书面材料加盖公章。如若该4S店坚称是“驾驶途中外界因素导致”,我要求提供具体、直观的证据。例如首次维修后的高清照片或者视频,能清晰展示本次导致异响的左下摆臂球头部位没有缠钢丝,而不是拿一张缠钢丝部位被遮挡的左下摆臂图片蒙混。并在检测报告上书面说明该问题的成因,解释为何在长达104天的维修期内以及交车前的检查中未能发现这个“外部因素”导致的问题。“一个位于左前轮内侧、受到层层保护的关节部件,在正常驾驶中,需要多么极端且巧合的条件,才能让一根钢丝精准地缠绕到正好是上次维修的左前轮下方摆臂,不是别的部位。”2. 核心诉求:履行法定补偿,严格依据“汽车三包规定”,该4S店向我支付自2025年10月7日起至车辆实际修好交车之日止的交通费用补偿(200元/天)。3. 附加诉求:规范服务。要求4S店就此次服务中的拖延与沟通不畅问题向我作出正式解释与道歉,并承诺改进其服务质量。法律依据援引:根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机动车维修实行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车辆在维修出厂后短时间内就出现新的故障,维修方4S店有责任证明该故障与上次维修无关。如果故障无法明确归因于外部因素,且处于质量保证期内,维修方应承担责任。本事件中,4S店的行为直接违反了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一条:“在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自消费者与修理者确定修理之时起超过5日的,修理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备用车,或者给予合理的交通费用补偿。”感谢您的耐心阅读与辛勤工作,我相信在贵单位的公正调解下,此事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此致敬礼!10-18领克08 EM-P车灯进水,厂家拒绝免费更换完成领克08 EM-P车灯进水,厂家拒绝免费更换2025年10月12日,因发现前后车灯灯罩内壁存在水珠挂壁现象,我前往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天津标顺领克4S店。因车辆购买仅一年多,在质保期范围内,当天4S店表示向厂家反馈申请走质保免费更换。10月16日,4S店电话反馈表示厂家拒绝免费更换,不能提供质保服务,理由为尾灯灯罩有疑似受外力的痕迹。但尾灯灯罩整体表面光滑,没有破碎、破裂等能导致进水的缝隙,也从未出过事故,从未维修拆解过。灯罩边缘存在一点痕迹(附件中会体现),但远不至于导致进水,与进水没有因果关系。鉴于车灯进水可能导致车灯失灵,会严重影响夜晚行车安全。因此我希望厂家提供完整质保服务,免费换新。10-17荣威ERX5车辆多处出现故障,要求厂家及4s店处理投诉人反馈(打分)荣威ERX5车辆多处出现故障,要求厂家及4s店处理车辆于2025年9月2日在道路抛锚,拖车至北京祥瑞驰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荣威4s店进行维修。期间告知因小电瓶问题引起需要更换,缴费627元后更换。更换完后又说因线路问题,需要全车换线报价8065元。我察觉不对未缴费,后另找其他维修店维修告知因天窗漏水导致短路。4S未告知消费者车辆进水情况,便要求更换全车线束。另该车辆还有其他质量问题:1.电机总成更换;2.天窗漏水严重泡水;3.齿轮箱故障更换;4.底盘生锈掉渣严重,存在道路安全隐患。10-17完成上汽通用别克君威高压油泵故障,厂家不给免费更换高压油泵故障,打火延迟,亮故障码。发动机动力总成有8年16万公里的质保,现在厂家不给免费更换。我要求免费更换高压油泵。10-17长安凯程睿行EM80行车中突发动力丢失和转向困难,要求退车完成长安凯程睿行EM80行车中突发动力丢失和转向困难,要求退车车辆正常行驶中突发故障坏在路上,动力缺失,转向困难。车辆故障灯亮起,动力蓄电池故障灯亮起,转向故障灯亮起,伴随严重焦糊味。车辆存在重大质量问题,行驶中有安全隐患,强烈要求退车。10-17
每周红黑榜
腾势
投诉量/宗
45(近两年)
解决率
19%
QT分
63
红榜
理由:
企业重视网站投诉,能够及时与车主和网站作沟通,并且大部分车主问题能合理得到解决,大部分车主对解决方案表示认可。
理想汽车
投诉量/宗
337(近两年)
解决率
6%
QT分
60
黑榜
理由:
网站多次联系企业处理投诉并及时反馈结果,但网站上的投诉依然未得到企业的回应,目前已积累不少投诉。
资讯
理想老车主的“电池升级焦虑”:想要大电池,难在哪?理想老车主的“电池升级焦虑”:想要大电池,难在哪?关于理想的讨论,老车主们最关心的话题绕不开“电池升级”——眼看着友商推出80度大电池,不少人忍不住问:“理想会不会跟进?老车主能不能掏钱升级?”可翻完评论区的讨论才发现,这份期待背后,藏着法规、成本和品牌策略三道难跨的坎。老车主的诉求很直接:友商的大电池能带来更长纯电续航,理想要是出类似配置,哪怕自己花钱也想给爱车升级。有人提到“城里开180公里够用,但跑长途还是想多些纯电里程”,还有人羡慕零跑的80.3kWh电池和增程CTC技术,盼着理想也能有类似方案。甚至有已经卖掉理想ONE的车主调侃“想笑”,暗戳戳表达对老车缺乏升级支持的遗憾。但现实远比期待骨感,最大的阻碍来自法规。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换技术上没问题,法规上不允许”,汽车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更换和升级涉及车辆安全认证,不是简单换个电池就能上路,除非理想能和相关部门协商出特殊方案,否则老车升级电池在合规层面就很难行得通。成本和品牌策略也让升级变得不现实。有评论算过一笔账:理想老车型保有量不小,要是开放电池升级,无论是提供电池本身,还是配套的技术调试,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民营企业不会轻易掏这个腰包”。而且从理想对理想ONE老车主的过往做法来看,品牌更倾向于推动新车销售,而非为老车提供大规模升级服务——就像有车主说的“你当时买的时候没有的,往后也不会有”,除非是流媒体后视镜这类小配置,核心的电池升级很难提上日程。还有人关注到安全问题,比如零跑的大电池占用了车身缓冲空间,有网友担心“发生碰撞时电池直接吸能,不够安全”,这也意味着理想即便要推大电池,也得在续航和安全之间找平衡,不会轻易照搬友商方案。对老车主来说,或许只能接受“纯电续航够用就好”的现实,至于电池升级,大概率还只能是“做做梦”。2天前田秋怡8172
小米汽车的 “流量围城”:被舆论裹挟,还是自身的必经之路?小米汽车的 “流量围城”:被舆论裹挟,还是自身的必经之路?在社交平台的讨论场域中,小米汽车正深陷一场由流量编织的“舆论困局”。一边是铺天盖地的负面声浪,被指“养活了大批自媒体”;另一边,支持与质疑的观点激烈碰撞,将小米汽车推至行业观察的聚光灯下,而这背后,实则折射出跨界造车者普遍面临的行业阵痛与破局难题。有观点尖锐指出,当下指向小米的负面舆论强度,若落在其他任何一家中国车企身上,大概率撑不过一个月,唯有新入局者出现,才可能分散这种集中的舆论火力。评论区的讨论,进一步拆解着这一舆论生态:有人举例,部分媒体通过截取雷军发言片段进行断章取义,或是以“据传闻”等模糊表述为引,炮制出带有负面倾向的文章;也有人直言,像“门把手”这类问题,在小米身上被过度放大,甚至被贴上“黑公关操作”的标签,可其他品牌更严重的同类问题,却未得到同等关注度,还有评论略带讽刺地暗示,是行业对手斥巨资在系统性地对小米进行舆论打击。然而,质疑的声音也从未缺席。不少人认为,小米本身就是凭借流量崛起的品牌,如今遭遇流量反噬,本就是商业世界的正常逻辑;也有人点破,连发布相关讨论的参与者,其实也在无形中利用着这波流量红利。更有评论直接将矛头指向产品,暗示门把手等问题若不解决,可能需要启动召回程序。深究其根源,小米汽车的舆论困境,或许是“跨界者”身份带来的必然代价。作为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小米的每一步动作都被置于高倍放大镜下审视。这种审视,既源于外界对“小米造汽车”的超高期待,期待其能带来行业变革;也源于汽车行业既有的竞争格局,新玩家的入场,难免触动旧有利益格局,引发舆论层面的博弈。对于小米而言,破局的关键或许不在于纠结舆论的裹挟,而在于如何以“造车者”的身份真正扎根行业。汽车行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技术壁垒,流量能带来一时的关注,却无法支撑长期的市场立足。小米需要沉下心来,用扎实的产品力去回应质疑——无论是车辆的可靠性、智能化体验,还是服务体系的搭建,只有当产品真正经得起市场检验,才能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从“流量焦点”转变为“行业标杆”。而这,不仅是小米的课题,也是所有跨界造车者需要直面的行业隐喻。2天前田秋怡7899
“小米事故” 成传播现象,舆论监督还是流量过敏?“小米事故” 成传播现象,舆论监督还是流量过敏?当 “小米事故” 成为一种独特的传播现象,舆论场的讨论早已超越事故本身,演变成流量逻辑与产业理性的激烈碰撞。从成都酒驾事故中 “车门无法打开” 的争议,到武汉 SU7 失控事件的刷屏,每一次小米汽车相关事故的发酵,都在拷问:舆论对新势力的审视,是在推动产业进步,还是陷入了流量驱动的非理性狂欢?小米作为跨界造车的顶流玩家,自带 “流量体质”。其前期依靠 “雷军 IP”“生态链协同” 快速破圈,收获了远超传统车企的关注度。这种流量红利在事故发生时,便转化为 “放大镜效应”—— 任何与小米汽车相关的负面事件,都会被舆论迅速捕捉、放大。从传播链条看,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天然倾向于 “冲突性”“话题性” 内容。“小米汽车事故” 的关键词,能瞬间触发算法流量池,让相关视频、文章获得千万级曝光。部分媒体与博主为了流量,甚至刻意模糊事故责任(如成都事故中 “酒驾” 是核心原因,却被 “车门问题” 抢去焦点),用 “小米汽车不安全” 的简化叙事博取关注。这种流量逻辑下,事故的 “新闻价值” 被异化为 “流量价值”,舆论监督的严肃性被消解。站在汽车产业的理性视角,小米汽车的处境更显复杂。作为新势力,小米在供应链整合、生产工艺成熟度上,本就需要时间打磨。以 “车门打不开” 争议为例,汽车碰撞后车门能否打开,受碰撞角度、力度、车身结构变形等多重因素影响,并非单一 “质量问题” 就能定性。但在流量裹挟下,专业的技术讨论被简化为 “小米汽车设计缺陷” 的情绪化批判。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舆论偏向可能对产业创新造成伤害。小米 SU7 Ultra 的 “赛道级性能”“智能座舱生态” 等创新点,本是新势力推动行业进步的尝试,但事故舆论的持续发酵,让公众对其技术投入的关注度远低于对 “负面事件” 的猎奇,进而可能打击企业长期创新的积极性。评论区的撕裂,正是这种矛盾的微观投射:有人喊出 “享受流量红利就要接受反噬”,将小米的困境归因于 “流量自负”;有人强调 “新势力更该被监督”,认为高关注度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有人理性指出 “预付定金是行业常规”,反驳对小米 “割韭菜” 的标签化批判。这种撕裂背后,是舆论监督的边界与流量经济的伦理在碰撞。真正的舆论监督,应是基于事实的专业追问(如要求小米公开碰撞测试数据、透明化车门设计逻辑),而非被流量裹挟的情绪宣泄;而企业要突破 “流量困境”,最终仍需回归产品本身 —— 只有用可靠的质量、透明的沟通,才能在舆论场建立真正的信任,让流量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而非反噬自身的枷锁。当 “小米事故” 的讨论从 “事故本身” 延伸到 “舆论生态”,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让流量时代的舆论监督,既保持对企业的鞭策力,又不失产业发展的理性温度。2天前田秋怡7546
小米的今天:互联网打法与工业逻辑的碰撞,不是得罪人那么简单小米的今天:互联网打法与工业逻辑的碰撞,不是得罪人那么简单社交平台上“小米困境是行业集体清算”的论调持续发酵,更有声音抛出“雷军四宗罪”,将问题归咎于小米互联网打法触动了传统行业利益。但拨开“得罪人”的舆论迷雾会发现,小米当下的挑战,本质是互联网流量思维与工业制造底层逻辑的深层博弈,是企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转型期的必然阵痛。小米的互联网打法曾是颠覆行业的“利刃”。2010年入局手机行业时,传统厂商还依赖线下渠道层层加价,小米以“线上直销+高性价比”击穿价格壁垒,用MIUI系统绑定用户流量,再通过互联网服务变现,这套“硬件贴钱换流量”的模式,快速撕开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口子。随后拓展生态链时,小米延续“投资+赋能”的轻资产模式,短短几年孵化出上百款生态链产品,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构建起庞大的消费电子矩阵。这种打法的核心是“效率优先”,靠快速迭代、流量聚合抢占市场,在行业增量期确实所向披靡——毕竟当市场还在扩张时,用户更关注“性价比”和“新鲜感”,对技术沉淀、品控细节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当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工业制造的“硬门槛”开始显现,互联网打法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工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快速迭代”能替代的,而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研发、供应链掌控力和品控体系。以智能手机为例,小米多年来在芯片、影像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依赖外部供应商,自研芯片澎湃S系列虽有突破,但与高通、联发科等头部企业仍有差距;在品控上,早期“为性价比压缩成本”的策略,导致部分机型出现发热、续航等问题,至今仍影响品牌高端化认知。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短板更被放大——汽车工业讲究“千台级品控一致性”“十年级可靠性验证”,小米作为后来者,既要面对特斯拉的技术壁垒、比亚迪的供应链优势,又要补齐汽车制造的工业积淀,互联网时代“快速试错”的逻辑在此完全失效,这也是小米汽车从官宣到量产多次推迟的核心原因。所谓“行业集体清算”的说法,更像是对竞争本质的误读。小米确实冲击了传统行业格局:手机领域让线下经销商体系逐渐式微,家电领域倒逼传统品牌加速线上转型,生态链布局让中小制造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商业竞争的核心从来不是“谁触动了谁的利益”,而是“谁能满足用户的深层需求”。当消费者从“买得起”转向“买得好”,从“追潮流”转向“重品质”,那些能提供核心技术、稳定品控的企业自然会获得认可,而仍停留在“流量思维”的企业必然面临挑战。与其说小米被“集体清算”,不如说行业进入了“价值竞争”的新阶段,小米的互联网基因暂时无法匹配工业领域的核心诉求。更值得深思的是,小米的困局是所有互联网跨界企业的共同命题。从乐视造车折戟到美团布局无人机配送遇阻,再到小米在高端化和造车领域的挣扎,反复证明一个道理: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与效率”,而工业的核心是“技术与沉淀”,两者的底层逻辑截然不同。互联网可以快速整合资源,但无法替代上万次的技术试验;流量可以带来短期销量,但无法支撑长期的品牌溢价。小米要突破困局,关键不是纠结于“是否得罪人”,而是要完成从“流量掌控者”到“技术深耕者”的身份转变——像华为那样沉下心做芯片研发,像比亚迪那样搭建自主供应链,在工业制造的“慢变量”上投入足够的耐心和资源。当下的小米,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舆论场上的争议,与其说是对“得罪人”的清算,不如说是市场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互联网打法让小米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但要实现从1到10的跨越,唯有尊重工业制造的规律,补上核心技术的短板,才能在存量竞争中真正站稳脚跟。这不是“冤不冤”的问题,而是所有跨界企业必须迈过的成长门槛。3天前田秋怡8814
保时捷CEO奥利弗・布鲁姆卸任,迈克尔・莱特斯接替保时捷CEO奥利弗・布鲁姆卸任,迈克尔・莱特斯接替10月18日消息,汽车媒体CarScoops今天发布博文,报道称保时捷宣布重大人事变动。执掌公司长达十年的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将卸任,转由前迈凯伦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莱特斯(Michael Leiters)接替,自2026年1月1日起生效。布鲁姆将不再管理保时捷的日常业务,但他会继续担任其母公司大众集团的CEO,结束长达三年的“身兼两职”状态。该媒体指出,此次人事变动的背后,是保时捷不佳的市场表现和日益增长的内外部压力。自2022年上市以来,保时捷的股价已缩水一半;而在布鲁姆执掌大众集团期间,大众股价也下跌了近30%。疲软的中国市场销量、未达预期的电动化转型成果以及公司发布的又一次盈利预警,共同构成了这次换帅的导火索。投资者普遍认为,布鲁姆的双重角色使其精力过于分散,无法有效应对挑战。与此同时,来自公司内部的压力也日益凸显。大众汽车工会主席丹妮拉・卡瓦洛(Daniela Cavallo)数周前就公开表示:“CEO不能在沃尔夫斯堡(大众总部)当一个兼职老板,而把其余时间花在保时捷。这种情况必须结束。”尽管保时捷监事会在官方声明中感谢了布鲁姆的贡献,但市场的反应和内部的呼声,无疑加速了这一决策的落地。接任者迈克尔・莱特斯是一名德国人,曾在2000年至2013年期间于保时捷任职,并参与了初代卡宴混动版的研发工作。此后,他前往法拉利担任首席技术官,主导了SF90和296等混动超跑的开发,并于2022年出任迈凯伦CEO。莱特斯深厚的工程背景、清晰的豪华运动品牌思路以及对保时捷品牌DNA的了解,让他成为带领公司重回正轨的理想人选。3天前田秋怡9060